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839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忽魂(jì)以魄动,(kuǎng)惊起而长嗟
B.江流宛转绕芳(diàn),月照花林皆似(xiàn)
C.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zì)欢(xiè)
D.千(ché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jǐn)。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C.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体内的脑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较,下列哪一项差别最大?  (    )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海,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命矣  堪:经受
B.防民之口,于防川  甚:超过
C.是以事行而不  悖:违背
D.而宣之于口,成而之  行:行走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B.而后王斟酌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②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5.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
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建造,兴建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信:诚信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③简能而任之 ④垂拱而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
A.简能任贤B.文武并用C.宏兹九德D.择善从之
【小题4】将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谒沈从文墓

叶蔚林

①出凤凰县城南门,沿一条简单公路前行约一公里半,过一道短桥便来到杜田村。沈从

文墓就在杜田村。

②杜田村背靠南华山,面临沱江水。村子百十户人家,木屋砖屋一字长蛇排列在山脚下,沿河一条长的青石板小路,联络着所有门户。河岸有竹丛,有垂柳,还有好些石榴树;若逢夏日石榴正开花,那是一团团火焰,耀人眼目。

③沈从文墓坐落在桥头山坡高处,算得上杜田村第一户居民。八十六级石阶曲折通向墓地,曲折的八十六级石阶,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

④沈从文墓实在算不上墓,没有墓亭、墓道且不说,甚至连个黄土坟包都没有。山壁下辟出一长条土坎地,中央埋下骨灰罐,上面再竖立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便是一切。树还是新栽了一些,矮的是棕榈,高的是玉兰;玉兰还未长成,开花还得好几年,而地上已杂草丛生。当然,五彩石上还是有镌刻的。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

“不抑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⑤可是没有墓志铭,甚至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据说,沈从文生前曾对家人说过:“一个人或生或死,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沈从文没说。不好乱猜,但也不难猜到。

⑥据说,这块墓地是沈从文自己选定的。1982年夏初,沈从文终于回到魂牵梦绕、阔别近六十年的凤凰小城。沈从文在这块土地上流连复流连,发出孩童般的欢笑。某一天傍晚,沈从文散步来到杜田村,站在桥头上东张西望,心满意足地对家人说:“这个地方蛮好,真的好美哟!”

⑦不错,这里确实蛮好,好美的。美就美在眼前一河沱江水。水是豆绿色的,因为河底生满丝草,河水平静无波,只能从丝草的倒伏辨别河水的流向。河中有白鹅凫泅,悠然拨动红桨;有鲤鱼翻花,跃出水面。河斜斜远远的对岸青石埠头上,依然有使用棒棰的浣女。她们手中的棒棰击落时悄然无声,举起时却砰砰作响……

⑧沈从文一生爱水,以水为美。沈从文二十岁时就写道:“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比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与水分离。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后来沈从文又进一步写道:“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出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的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⑨沈从文的自我表白是朴素的、真实的。沈从文自己像水一般柔和,看来似乎特别脆弱,而且极容易就范,被纳入某种容器之中。但柔弱中却不乏坚韧,水滴石穿——煌煌巨著《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的完成便是明证。沈从文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然而沈从文无怨无悔,最终还是收获了美的果实,最终还是安眠在故乡至美的水边。这是许多伟人、名人难以享受到的。

⑩南华山长绿,沱江水长流。一派静谧中,我抚摸着沈从文的墓石,不由又想起他写的一句话:“美丽总是愁人的。”天边吹来一阵凉风,轻轻掀动我的头发,我无声叹息,好一阵沉吟……

【小题1】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沈从文墓的特征,分点陈述并概括。
【小题2】文章最后一段中有一句“美丽总是愁人的”,根据文意,请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小题3】文章中第二段和第七段描写的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们的作用。
【小题4】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沈从文是怎样一个形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