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唤(zhāo)谷穗(suì) 铩羽而归(shā)绿林豪客(lù) |
B.翘首(qiáo)倔强(juè) 安土重迁(zhòng)熠熠闪光(yì) |
C.桑梓(zǐ)思忖(chǔn)休戚相关(qī)锲而不舍(qiè) |
D.慰藉(jiè)绮丽(qǐ)自艾自怜(yì)按捺不住(nà) |
5.
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客有吹洞箫者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何为其然也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⑩凌万顷之茫然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客有吹洞箫者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何为其然也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⑩凌万顷之茫然
A.①④⑦/②⑥⑩/③⑧/⑤⑨ | B.①⑦/②③⑩/⑥⑧/④⑤⑨ |
C.①④⑦/②③/⑥⑧⑩/⑤⑨ | D.①⑦/②⑥⑩/③⑧/④⑤⑨ |
2.句子默写- (共1题)
8.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小题2】 ,善假于物也。 (《劝学》)
【小题3】吾师道也, ?(《师说》)
【小题4】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小题5】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小题6】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赤壁赋》)
【小题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小题2】 ,善假于物也。 (《劝学》)
【小题3】吾师道也, ?(《师说》)
【小题4】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小题5】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小题6】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赤壁赋》)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9.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4】对文段(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5】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2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出人也远矣出:超过 |
B.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凉的样子 |
C.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 |
D.士大夫之族族:家族 |
A.寄蜉蝣于天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相与枕藉乎舟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C.哀吾生之须臾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D.其声呜呜然其皆出于此乎 |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顺流而东也 |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C.舞幽壑之潜蛟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2分)
4.语言表达- (共3题)
10.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
“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请你以“人一旦回归乡土”开头,另择喻体,仿照形式,写一组排比句。(4分)
人一旦回归乡土,就成了 , , , 。
“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请你以“人一旦回归乡土”开头,另择喻体,仿照形式,写一组排比句。(4分)
人一旦回归乡土,就成了 , , , 。
11.
为营造学校文化氛围,我校政教处发起了一项“美化寝室,为寝室取雅名”的活动。要求每个同学为自己的寝室取一个三个字的室名做横批,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要求内容文雅、健康,富有文化内涵。同时写一副对联(30字以内)贴在门的两边来解释室名的寓意,对联可以采用已有的古诗文或自己创作,但必须与室名相符合。(5分)
横批(室名):
对联(解释): ; 。
横批(室名):
对联(解释):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