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图中F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并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2)D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3)D地分布的湿地被破坏后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材料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图中F地区是发展家庭农场的试点区,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此农业模式的自然区位条件,并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2)D地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3)D地分布的湿地被破坏后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304.0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1)简述山西省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将山西建设成为全国能源基地,请谈谈你的合理化建议。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304.0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1)简述山西省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将山西建设成为全国能源基地,请谈谈你的合理化建议。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 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分别说明川气东送工程对甲、乙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 170 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分别说明川气东送工程对甲、乙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4.
下表为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 北方民居 | 南方民居 |
方位观 | 强 | 弱 |
墙体特点 | 严实厚重 | 轻薄 |
房顶坡度 | 较小 | 较大 |
房檐 | 窄 | 逐渐加宽 |
房尾进深和高度 | 小 | 逐渐加大 |
建筑成本(同等面积) | 高 | 低 |
房屋间距 | 大 | 较小 |
我国南方与北方在住宅民居上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地理环境的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因而正东正西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 |
B.房顶坡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则反映了我国降水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特点 |
C.房屋间距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则反映了南北方地形的差异 |
D.房檐南由北向南逐渐加宽,更有利采光透气 |
5.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A、B两地植被差异为
A. A地为落叶阔叶林,B地为常绿阔叶林 B. A地为荒漠,B地为常绿阔叶林
C. A地为草原,B地为落叶阔叶林 D. A地为常绿阔叶林,B地为雨林
【小题2】关于图中山脉C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气温来看,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相重合
②从结冰期来看,以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以南河流有结冰期
③从温度带来看,大致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从降水的情况来看,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⑤从干湿区来看,大致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⑥是油菜适宜种植地区的最北界
⑦从植被来看,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小题1】图中A、B两地植被差异为
A. A地为落叶阔叶林,B地为常绿阔叶林 B. A地为荒漠,B地为常绿阔叶林
C. A地为草原,B地为落叶阔叶林 D. A地为常绿阔叶林,B地为雨林
【小题2】关于图中山脉C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气温来看,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相重合
②从结冰期来看,以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以南河流有结冰期
③从温度带来看,大致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从降水的情况来看,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⑤从干湿区来看,大致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⑥是油菜适宜种植地区的最北界
⑦从植被来看,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A.②③⑦ | B.①③④ | C.④⑤⑥ | D.③⑤⑦ |
7.
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为某河流某自然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河段河道变宽最明显的年份是
【小题2】导致该河段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该河段河道变宽最明显的年份是
A.1989年 | B.1991年 | C.2000年 | D.2013年 |
A.地转偏向力 | B.全球气候变暖 | C.上游毁林开荒 | D.降水年际变化 |
8.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 | B.四月 | C.七月 | D.十一月 |
9.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小题2】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追求生态效益 | B.追求经济效益 |
C.便利的交通条件 | D.完善的制度、法规 |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
10.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小题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下题。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小题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11.
下图中数码所对应的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①a ②c ③b | B.①c ②a ③b |
C.①a ②b ③c | D.①b ②a ③c |
13.
【小题1】与表中①②③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面为三个国家2003年的产业结构表,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国家 产业 | ① | ② | ③ |
第一产业 | 1.8% | 9.0% | 54.7% |
第二产业 | 28.2% | 41.9% | 20.3% |
第三产业 | 70% | 49.1% | 25% |
【小题1】与表中①②③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A.美国、中非、中国 | B.中非、中国、美国 |
C.美国、中国、中非 | D.中国、美国、中非 |
A.①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B.③国处于工业化阶段 |
C.②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D.①国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14.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塔里木河中下游两岸地带是我国胡杨林的主要分布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出现上述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塔里木河中下游两岸地带是我国胡杨林的主要分布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胡杨的密度呈现随着离河岸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
B.胡杨的高度呈现随着离河岸距离增加而增加的规律 |
C.胡杨的密度呈现随着离河流源头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
D.胡杨的高度呈现随着离河流源头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
A.随着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会增加 |
B.冰川融水是影响胡杨生长的直接条件 |
C.人类的不合理利用 |
D.深居内陆降水少 |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汉江流域及“引江济汉”示意图。

【小题1】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小题1】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库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
B.流域内降水多,水系发达,水量丰富 |
C.位于汉江上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
D.水库地势较高,向华北输水可自流。 |
A.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
B.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 |
C.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 |
D.提高了丹江口水库的库容,提升了下游的防洪能力 |
16.
红水河,是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红水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流量约为1 500 m3/s。回答问题。
【小题1】水库修建后,对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对优先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战略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1】水库修建后,对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落差大,流量大,水能蕴藏量大 |
B.多峡谷,适于梯级开发 |
C.大坝上游由于水库蓄水,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建前快 |
D.大坝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建前平缓 |
A.主要受益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降低用电成本 |
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大气污染 |
C.改善了大坝下游的航运条件 |
D.提高了上游地区的防洪标准 |
17.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题。
【小题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指标 | 1980 | 1984 | 1988 | 1992 | 1996 | 2000 | 2004 |
I(%) | 50.02 | 41.14 | 44.48 | 45.49 | 47.16 | 49.69 | 56.32 |
U(%) | 9.47 | 12.26 | 16.32 | 28.2 | 34.94 | 36.25 | 43.5 |
I/U | 5.28 | 3.35 | 2.72 | 1.61 | 1.35 | 1.37 | 1.29 |
【小题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
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 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 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
18.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图乙表示某产业在东亚地区的转移。吸引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具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 B.市场需求量大 |
C.科研能力强,掌握了核心科技 | D.交通便捷,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