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订正(dīng)供职(gòng)侮辱(wú)危如累卵(lěi) |
B.淬火(cuì)创伤(chuāng)提挈(qì)物阜民丰(fù) |
C.尽快(jǐn)迷惘(wǎng)潦倒(liáo)休戚相关(qì) |
D.毗邻(pí)癖好(pǐ)档次(dàng)煊赫一时(xuān) |
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这说明当时( )
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这说明当时( )
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这说明当时( )
文人云: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复制
②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内容
③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主观映像
④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之妙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情感
2.诗歌鉴赏- (共1题)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小题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5分)
3.名著阅读- (共1题)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小题1】(小题1)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小题2】(小题2)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4.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