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暴涨(zhǎng)估(gū)算诘(jié)问毗(pí)邻 |
B.储(chǔ)藏分娩(miǎn)家畜(chù)拯(zhěng)救 |
C.鸟巢(cháo)告罄(qìng) 坍(tān)缩痕(hén)迹 |
D.乱窜(cuàn)真菌(jǔn)哺(bǔ)乳斗拱(gǒng) |
2.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从左往右数●是第9个,从右往左数●是第5个,一共有{#blank#}1{#/blank#}个○。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blank#}5{#/blank#} {#blank#}6{#/blank#}={#blank#}7{#/blank#}
3.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从左往右数●是第9个,从右往左数●是第5个,一共有{#blank#}1{#/blank#}个○。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blank#}5{#/blank#} {#blank#}6{#/blank#}={#blank#}7{#/blank#}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风中,广漠里,还有一棵棵的胡杨单独立于天地间,望不断那独立于沙的姿影, : , , ; , ,似乎也刚好放得下我一颗心,我心放于此是如此的宁静、柔美,宽柔至没边没际。
①这长不出一缕炊烟的荒漠里 ②这有一叶绝色生长的地方 ③这姿影让我心里生出无边的空阔与玄想 ④载得起胡杨成林 ⑤何以却放得下这一棵胡杨 ⑥这空阔的沙漠上
长风中,广漠里,还有一棵棵的胡杨单独立于天地间,望不断那独立于沙的姿影, : , , ; , ,似乎也刚好放得下我一颗心,我心放于此是如此的宁静、柔美,宽柔至没边没际。
①这长不出一缕炊烟的荒漠里 ②这有一叶绝色生长的地方 ③这姿影让我心里生出无边的空阔与玄想 ④载得起胡杨成林 ⑤何以却放得下这一棵胡杨 ⑥这空阔的沙漠上
A.①③④⑤⑥② | B.①③⑤④②⑥ | C.③①⑤④⑥② | D.③①④⑤②⑥ |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途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地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外面的景色,既没有像春天那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好似世界是快毁灭了,却只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禁微吟着乡前辈姜白石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是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谤,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了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我生平所最赏心的许多美景是从到西乡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得来的。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闭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这时我真是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剩下的是闸北污秽的街道,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自己培养有一个易感的心境,那么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
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快乐,因此“行”是解闷销愁的最好法子。我们有时心境染了凄迷的色调,散步一下,也可以解去不少的忧愁。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科学家说我们就归于毁灭了,再也不能重走上这段路途。主张灵魂不灭的人们以为来日方长,这条路我们还能够一再重走了几千万遍。将来的事,谁去管它,也许这条路有一天也归于毁灭。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选自《与大师感悟人生》,有删改)
【小题1】作者描写自己上班途中的见闻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如何由有关看风景过渡到有关人生的?(4分)
【小题2】文章使用什么描写手法描写上班路上的风景?描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3】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4分)
(1)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2)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的观点“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的看法。(6分)
途中
梁遇春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地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外面的景色,既没有像春天那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好似世界是快毁灭了,却只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禁微吟着乡前辈姜白石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是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谤,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了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我生平所最赏心的许多美景是从到西乡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得来的。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闭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这时我真是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剩下的是闸北污秽的街道,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自己培养有一个易感的心境,那么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
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快乐,因此“行”是解闷销愁的最好法子。我们有时心境染了凄迷的色调,散步一下,也可以解去不少的忧愁。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围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走完了这段征程,我们也走出了这个世界,重回到起点的地方了。科学家说我们就归于毁灭了,再也不能重走上这段路途。主张灵魂不灭的人们以为来日方长,这条路我们还能够一再重走了几千万遍。将来的事,谁去管它,也许这条路有一天也归于毁灭。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选自《与大师感悟人生》,有删改)
【小题1】作者描写自己上班途中的见闻是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如何由有关看风景过渡到有关人生的?(4分)
【小题2】文章使用什么描写手法描写上班路上的风景?描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3】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4分)
(1)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
(2)我们还是今天有路今天走罢,最要紧的是不要闭着眼睛,朦胧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了世界。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的观点“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的看法。(6分)
3.语言表达- (共3题)
10.
将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或修改个别词语。(4分)
我国医改取得成就来之不易。从医疗保障发展史来看,各国一般都是在经济实力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才着手实施医改,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全民覆盖。相比之下,我国是在相对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大力推进并成功实施医改的。更何况,我国是在没有开辟新财源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支出需求。
我国医改取得成就来之不易。从医疗保障发展史来看,各国一般都是在经济实力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才着手实施医改,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全民覆盖。相比之下,我国是在相对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大力推进并成功实施医改的。更何况,我国是在没有开辟新财源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支出需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