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四川省绵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75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4/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金(chāi)(fán)篱(jìn)弩(wán)绔子弟
B.(qīng)鲨瓦(léng )(chéng)机便(biàn)宜行事
C.(ǎo)断(hàn)首(zǎn)聚养生(sāng)死
D.打( liàng )( xī)羡推诿(wěi )(fān)然悔悟
2.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其重为20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blank#}1{#/blank#}N,若将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N,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为{#blank#}2{#/blank#}N,两次实验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同说明浮力大小与{#blank#}3{#/blank#}有关.
3.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请你根据图实验操作,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和方法.

4.在图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1],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2],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1]籥(yuè):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2]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也达:通达
C.转而相之,岂有乎既:尽,完了
D.士知求道而不学务:致力、从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扣盘得其声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以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道青,取之
D.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小题3】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B.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D.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小题4】本文主要要运用比喻论证方法阐述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本文是如何运用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 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4分)
(2)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3分)
(3)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黄牛

伍维平

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

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①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

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血与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日月作证,鲜嫩的青草作证,金黄的果实作证,还有孩子作证。

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红扑扑的样子,一个很阳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栏前,向老黄牛宣读了他的一篇获奖作文:“……我家的这头老黄牛,又高又大,浑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个簸箕口,眼睛圆鼓鼓的很有神,一对牛角像拉满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儿来劲头大,也舍得卖力气。有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像个火球似的挂在头顶,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以为老黄牛一定不干活儿了,就跑到田间去看,它仍然还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着一块块干泥巴,喘着粗气,双腿踏进没膝深的烂泥中,一步一步拉着犁,没有一点要停下来的样子。”老黄牛记得,那天小男孩给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个敬礼。

昨天下午,村里的兽医被请来。兽医一边查伤情一边摇头,只是对伤口作了简单的象征性包扎。兽医当着老黄牛的面对主人说:“一头废牛,这种牛还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呐,现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卖钱。”主人望着老黄牛,目光变得闪烁不定,但老黄牛知道,那里面暗藏着可怕的杀戮凶光。

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风吹得了无踪影,整个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和黑暗中。倏然间,主人家正屋的灯亮了,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黄牛知道大限将至。闭了眼任所有的泪水流尽。老黄牛最后大吼一声,用自己的方式结果了自己。

听到一声闷响,主人急忙领着提了刀的屠夫赶到牛栏。他们看到的只是扭断了脖子扑倒在地的老黄牛和一面粘满了老黄牛鲜血的土墙。

屠夫气愤地骂道,畜生,我这把刀白磨了。

主人却笑了,这畜生倒是挺体贴我呢,要我少花钱。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从构思看,小说采取了倒叙的方式。第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设置了必要的悬念以吸引读者,也附带交待了老黄牛“以往”的辛劳。
B.小男孩宣读获奖作文一节属于插叙,不仅从侧面照应了老黄牛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给了这片土地”,也与下文主人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C.“老黄牛”有着善解人意、无私奉献和自尊刚强的品质,更有着对主人无私的忠诚。正是这样的忠诚使它为了不拖累主人而选择了自尽。
D.用“兽医”、“屠夫”和“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和行为,来表明人类是个冷漠、自私、忘恩负义甚至残忍的群体,这正是作者的创作动因。
E.小说叙事平淡而沉静,但读者分明能感受到一丝沉痛,灵魂会随着老黄牛的一头撞死而颤栗,更会因主人庆幸少花钱的高兴嘴脸而悲哀。
【小题2】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处主人对老黄牛的态度在上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简要说明。
【小题4】有人认为小说的结局过于消极,并设计了另一种结局——老黄牛在小男孩的保护下得以在主人家尽享天年。你更认可哪一种?请从立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4.语言表达(共1题)

7.
下面是一个生活片段,读后请写出你的感悟。(不超过20个字)(2分)
帮 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位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
“好吧。”中年人按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地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感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