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A.寥廓(kuò)拊心(fǔ)颓圮(pǐ)訾詈(cǐ) |
B.气氛(fēn)谥号(shì)吮吸(shǔn)肄业 (yì) |
C.莅校(lì) 渐染(jiān)淬火(cuì)伶俜(pīn) |
D.屏息(bǐng) 瞋目(chēn)干禄(gàn)溯流(sù)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B.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
C.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
D.德育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并与时俱进。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 。 ,
, : ; ;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瓷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 。 ,
, : ; ;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瓷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A.③⑥①④⑤② | B.②⑥⑤③④① |
C.②③④①⑥⑤ | D.③⑥⑤②①④ |
2.句子默写- (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小题1】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
【小题2】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4】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青青子衿, __ 。
【小题6】 __,心念旧恩。
【小题7】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小题8】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小题1】还顾望旧乡, 。 ,忧伤以终老。
【小题2】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4】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青青子衿, __ 。
【小题6】 __,心念旧恩。
【小题7】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小题8】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8.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细化,而好的习惯有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小题1】“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小题2】“托尔斯泰灯”具有怎样丰富的寓意?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4分)
【小题3】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6分)
【小题4】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5分
托尔斯泰灯
蒋子龙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图拉州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
——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陆续地为他生下了13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13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都必须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圣经》,读课文或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也包括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就更亮了。即使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围着灯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于是,久而久之便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一盏灯。人不是由于决心才有毅力,应该是由于习惯而有毅力。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细化,而好的习惯有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这需要有“长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长性”的人,他从12岁开始写日记,直到82岁去世,没有一天中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地方。
【小题1】“托尔斯泰灯”有过怎样的演变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A. |
【小题3】文章说“阅读培养精神生活习惯,好的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文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作者的这个感悟,试作简要阐述。(6分)
【小题4】作者认为孩子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性”,这种“长性”在文章中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5分
A. |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