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杭州二中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726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3/18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色(zhě)乳(ǎo)养(shàn)长歌哭(dàng)
B.掠(piāo)商(gǔ)干(biě)年不惑(yú)
C.盛(yán)琐(xiè)铁 (jiù)茕茕立(jié)
D.黑(yǒu)谈(chǐ)刻(lòu)玲珑透(tì)
2.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材料四: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3.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大王来何操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心不是一张纸/随便地被雨打湿(肖彦《又是雨》)
B.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食指《相信未来》)
C.捧着激荡的诗/一直读到希望战栗着升起(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D.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5.
根据各种文体对语言的要求,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自从我省东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各界对灾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计已愈百万元之巨。(广播稿)
B.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法院布告)
C.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玉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工具书)
D.我校教室一共六间,有四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东倒西歪,气息奄奄,人命危险,朝不虑夕,迫切希望教委伸出援助之手,拨款修整为荷!(某校给教委的报告)
6.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优秀的文化传统观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比如,善于吃苦耐劳的人适应能力特别强, ;崇尚忠孝节义的人特别讲诚信,     ;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特别体谅国家,体谅别人,     ;平时尊老爱幼的人大都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这样,投资者放心了,行商者舒心了,打工者安心了,经济就能得到发展。
①致富之后不忘乡里邻里, 能带领大家一同致富
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
③往往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为国家、为企业分担责任
④不仅自己不搞坑蒙拐骗,也痛恨他人言而无信、制假售假
A.③②①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
9.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
10.以下物质:①氧气②蒸馏水③新鲜的空气④铜片⑤高锰酸钾(填序号)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道:途径。
B.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其,他们的。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决定。
D.六国互丧,赂秦耶。率:大概。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小获邑,大则得城
B.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于其身也,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弊在赂秦”四字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并总贯全篇,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从“赂者”“不赂者”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第三段围绕赂秦问题,运用对比、比喻、引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赂秦非但不能苟存,反而会削弱实力导致颠覆的看法。
C.从本文看,燕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而赵国灭亡则是因为良将李牧“以谗诛”。
D.文章最后一段流露了苏洵作文的目的,“苟以天下之大……”的假设使得文章对宋朝的尖锐批评在语气上委婉了许多。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3题(共1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小题1】写出“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这一神态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理。(2分)
【小题2】(1)指出画线部分所采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分)
(2)综合画线部分内容,你认为集中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一个特点?(1分)
【小题3】节选语段中,黛玉很“忙”,熙凤更“忙”(见加点处)。试分析两人各自于“忙”中显现的性格。(5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