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700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要挟(xié) 捕获(pǔ)  处方权(chǔ) 诩诩如生(xǔ)
B.豢养(huàn) 拮据(jū)  萤光屏(yíng) 金蝉脱壳(ké)
C.静谧(mì)  拾级(shè) 瞟一眼(piǎo) 一模一样(mú)
D.筵席(yán) 商埠(fù)  上档次(dàng) 开城布公(chéng)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道理,那时候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 ,常常敷衍了事。
②匠人的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就是终其一生 地耕耘在无止境的事业上;匠人是少数,他们创造的产品是精品。
③《红楼梦》第十八回中,曹雪芹 地记录了荣宁两府为接待元妃而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的过程以及元宵节元妃省亲的盛况。
A.不厌其烦 不胜其烦 不厌其详
B.不胜其烦 不厌其详 不厌其烦
C.不厌其烦 不厌其详 不胜其烦
D.不胜其烦 不厌其详 不厌其详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本周我国中东地区将出现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的雨雪天气过程,这次大范围的雨雪降温天气是由于两股冷空气前后“合作”所致。
B.白岩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母亲,没有她就没有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新华字典》,没有它我就认不了这么多字。”
C.与人相处,规则很重要,大家如果都不遵守规则,那这个社会就会变成流氓横行的社会,而充斥着流氓的杜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D.诗是最不能翻译的东西,但他的163首诗却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全世界的诗歌发烧友们捧读再三,奉为圭臬,去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4.小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电阻为20Ω,电阻R1为10Ω.实验过程中,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读出电阻R1两端电压为4V,并读出了电流表此时的示数.紧接着小华想更换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再做两次实验,可供选择的电阻有15Ω、30Ω、45Ω和60Ω各一个,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小华应选择的电阻是{#blank#}1{#/blank#}Ω或{#blank#}2{#/blank#}Ω.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览①
宋·黄庭坚
瑶②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③。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官时期。②瑶草:仙草。③金徽:瑶琴。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入武陵溪”,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这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两句写“桃花源”的美丽景色。
B.“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穿过了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
C.“红露湿人衣” 一句,黄庭坚化用王维的诗句,只把“空翠湿人衣”中的“空翠”换成“红露', 可谓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D.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没有一点尘俗气, 其实是构筑了—个自得其乐的精神世界。
(2)这首词是作者春天记游之作,开篇“瑶草一何碧”运用了 “比"的手法,赞美春天的瑶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孔雀东南飞》)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3)下阕共有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___1___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___2___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___3___止。___4___无悔!

《祭鳄文》

吏部侍郎韩昌黎公愈,自刑部侍郎贬潮阳守。先是郡西有大湫,中有鳄鱼,长者百尺,每一怒,则湫水腾溢,林岭如震。民之马牛有滨其水者,辄吸而噬之,一瞬而尽,为所害者,莫可胜计。民患之有年矣!及愈刺郡,即至之三日,问民间不便事,俱曰“郡西湫中之鳄鱼也。”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即命梃椽以牢礼陈于湫之傍,且祝曰:“汝,水族也,无为生人患,将以酒沃之。”是夕,郡西有暴风雷,声振山郭,夜分雯焉。明日,里民视其湫,水已尽。公命使穷其迹,至湫西六十里易地为湫,巨鳄也随而徙焉。自是郡民获免其患。故工部郎中皇甫撰《愈神道碑序》曰:刑部为潮阳守,云“峒獠海夷,陶然自化,鳄鱼稻蟹,不暴民物。”盖谓此也。

《宣室志·韩愈驱鳄》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久韩愈因谏阻拜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任后,他听说当地鳄鱼为患,写了这篇祭文,并下决心治理鳄患。
②鲁恭,汉代官员,他在中牟任职时治理有方,以至当地人们爱护鸟兽,蝗虫不犯县境。
③庭橡: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万里哉    去:距离
B.刺史虽弱 驽:才能低下,平庸
C.其丑类南徙于海 率:大概
D.明日,里民视其湫 明日:第二天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鳄鱼食 ②鳄鱼朝发    夕至也
③必尽杀    止 ④ 无悔
A.其 而 则 其B.以 于  乃   之
C.其 于 则 之D.以 而  乃   其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B.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C.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D.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小题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愈驱逐鳄鱼决心的一组是()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③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④亦安肯为鍔鱼低首下心
⑤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⑥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
A.②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④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韩愈被贬潮州,目睹鳄鱼肆虐,食民咬畜,民困财乏的现状,表达了自己要为老百姓驱逐鳄鱼,为民除害的决心。
B.《祭鳄文》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大帅,鱼肉百姓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文章以小见大,发人深思,有严竣的现实意义。
C.韩愈的《祭鳄文》和《祭十二郎文》的体裁是一样的,二者同为祭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容都是哀悼和祷祝。
D.《宣室志》是一部唐代传奇小说集,关于“韩愈驱鳄”的记载较为详细,但因为是民间传说,所以文章难免有夸大失真甚至荒诞无稽之处。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2)民之马牛有滨其水者,辄吸而噬之,一瞬而尽,为所害者,莫可胜计,民患之有年矣!
(3)即命庭掾以牢礼陈于湫之傍,且柷曰:“汝,水族也,无为生人患。”既而以酒沃之。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虽是雕虫小技,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排奡:指诗文书画笔力矫健奔放,不受约束。),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对于他,篆刻已不复是文人雅事,而是谋生苦事了。 。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画龙点睛之妙。据说这种做法以酷爱文化的唐太宗为始,他有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印,嗣后唐代内府所藏的精品就常有“开元”“集贤”等钤记。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若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大煞风景。最讨厌的是清朝的皇帝,动辄于御题之外加盖什么“御览之宝”的大章,好像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其占有欲的满足。最迂阔的是一些藏书印,如“子孙益之守勿失”、“子孙永以为好”、“子子孙孙永无鬻”之类,我们只能说其情可悯,其愚不可及。
明清以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或直写胸意。有时候还可于无意中遇到石质特佳的印章,近似旧坑田黄之类。先君嗜金石篆刻,积有铜器铭文、碑石拓片很多,印章亦不少,丧乱中我仅携出数方,除“饱蠹楼藏书印”之外尽属附章。有一块长方形寿山石,刻诗一联“鹭拳沙岸雪,蝉翼柳塘风”,不知是谁的句子,也不知何人所镌,我觉得对仗工,意境雅;书法是阳文玉筋小篆,尤为佳妙,我喜欢它文字凸起有棱、圆融秀丽之貌。还有一块白文“春韭秋菘”,我曾盖在一幅画上,后来这幅画被一外国人收购,要我解释这印章文字的意义,我当时很为难,照字面翻译当然容易,说明典故却费周折。南齐的周颙家境清贫,“文惠太子问:‘菜何味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早韭嫩,晚菘肥,菜蔬之美岂是吃牛排吃汉堡面包的人所能领略?
(取材自梁实秋《图章》,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外国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在一块小小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姓名非常有趣。
B.闻—多给外国人刻图章,先给对方起一个谐音又有高雅寓意的名字,再按润例收费,润例就是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标准,
C.在书画作品上盖上印章,可以使一幅作品显得格外生动,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做法应该是从酷爱文化的唐太宗开始.
D.最愚蠢的行为就是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例如清朝皇帝在御题之外加盖个“御览之宝”的大章。
【小题2】下列对印章功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画作更加生动B.推动字体的演变
C.表明藏书的归属D.展现文人的雅趣
【小题3】下面诗文所表现的精神品格,和“春韭秋菘”一致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B.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鲍照《拟行路璩难》)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向野草致敬
甘典江
一天去散步,在水泥缝隙之间,我发现了几根倔强的狗尾草。这久违的野草,竟然又一次造访了我。我就扯了出来,嗅闻不已,一直带回家,插进了书架,任其摇曳。
妻子说,遍地都有,很贱的草。
我回答,是倒是。不过,直到今天,我和草才算得上是相互发现。
我住在学校,卧室的窗子,正对着操场。这一片天然草坪,为我洗心清肺养眼。让我惊喜的,又全是杂草,一到漫长的暑期,草们更是自由地疯长,我量了量,最长的超过十厘米。我还发现,有鸟雀在其中栖息。可惜,学生一来,草们就要承受蹂躏了。如此反复,草们并不退缩。据报道,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向人工草坪告别,让野草野花和昆虫鸟雀回家归巢。野草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可保持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美化城市,诗意人生。然而,学校很多同事,还是对这野草丛生的操场自惭形秽,恨不能马上换成塑胶。我很耽心,真是那样,我的世界将天缺一角。遗憾的是,尽管找来找去,我还是没能在操场上结识一株狗尾草,倒是邂逅了张扬的三叶草和车前草。我以为,在杂草这个大家族,狗尾草可算是一根顶梁柱。我甚至有这样一种冲动:是否,从别处引荐几株来呢?
自从粮食作物出现以后,大地上的草木,就分成了两类。用***的话来讲,就是“田里长着两种东西,一种叫粮食,一种叫杂草。杂草年年要锄,一年要锄几次。”杂草,就是野草,就是非人工栽培的“无用”的草木。成语“良莠不分”,可以为此佐证。“良”,即是有用的,好的;莠(音 yǒu),形声。从艸,秀声。恶草的通称,常用以比喻恶人。
不过,最早,“莠”字的本义可没有这么糟糕。《说文解字》:“莠,禾粟下扬生莠。” 按语:禾粟之穗,生而未成,坠地生莠。好像是说,“莠”与禾粟沾亲带故。禾是谷类的总称,在古代,就是“粟”,也被叫成小米。那时,粟是神圣的,可以和牺牲品(祭品)一起用来上供。在《诗经》中,“莠”字已经出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不过,意思已是杂草,此句大意为:不要去耕种大田,那里的杂草太茂盛(隐喻女子对男子的相思劳而无功,有劝诫之意)。
从此,“莠”字就被定义为杂草野草,专指代狗尾草了——因为这种草生命力极其强悍,随地可见。它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谷子,当然更像一条狗尾巴,便叫成了“狗尾草”,也叫谷莠子。在传统医学中,这个世界,所有的草木,都是药,都是宝,只要你会用。很多药典都记载,狗尾草有清热利湿消肿之功效,能祛风明目,解毒杀虫。我听妻子说,她们乡下,牛马羊都吃狗尾草(不喂猪),可当饲料。秋天把它们割除晾干,还是燃料,烧成的灰,又是肥料。有的农夫还用它富含淀粉的草籽来酿酒,或填塞成枕头,清香松软,容易入眠。
当然,即使撇开这些世俗的用途,我以为,在广袤的大地上,狗尾草至少可以抚慰游子的无边乡愁。
人类对于草木,功利心太重,并且只顾眼前。在整个自然界,没有一种草木可以独自生存。即使是农作物,如果没有杂草陪伴,也是岌岌可危的。数千年来,传统农业虽然看似发展缓慢,但一直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而近百年以来,工业化进程虽然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经济,却使自然遭到了严重的损毁。比如,对待杂草昆虫的认识和态度,只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对抗,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合作,必欲除之而后快,哀哉。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明天的希望,也许,就在于对农业的重新认识,是继续认定以消费为目的的现代模式呢,还是回归传统农业,或者走现代生态农业。日本的福冈正信,用他的理念和实践,作了一次示范,他在专著《一根稻草的革命》中,如下表述:农业应该取法中国老子的无为哲学,采取不耕作、不施化肥、不用化学物质的方式。人对自然只能是有限生存,而绝不可无限索取。在敬畏的心态之下, “我以为,农业是为侍奉神,接近神而存在的,它的本质也就在此。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神便是自然,而自然就是神。”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读懂了一朵小花,你就接近了上帝。”我想仿照这个格式,另造一句:“如果我读懂了一根狗尾草,我就会接近神。”
我佩服海明威的文学成就,却不认可他那征服一切的态度。因为,人是有限度的,而且必须承认有限度,否则,人就会膨胀自大到主宰一切的境地。相反,人对自身的限制反而会使人类正视自己,有可能走出困境。
也许,大自然自会平衡一切:属于草的,归草;属于人的,归人。
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我每天都在突围。只要发现一株桀骜不驯的野草,我都会停下脚步,向她行注目礼。
【小题1】本文内容围绕着“狗尾草”展开,请梳理文章的思路。
【小题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举例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鉴赏文中画线的句子。
也许,大自然自会平衡一切:展于草的,归草;属于人的,归人。
【小题4】作者说:“如果我读懂了一根狗尾草,我躭会接近神。”从全文看,“我”己经“读懂”了狗尾草,请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和主旨概括作者读懂了什么。

5.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短信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能力看不见……

这一段话,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欣赏漫画《生活是本难懂的书》,按要求作答。

(1)请根据漫画,描述画面内容。
(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的寓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