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广东省三水中学高三5月临考集训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643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度 号/致迁/
B.力/服/征迹/
C.席/想/迷瑕/
D.意/放长/雇益/麻
2.

我国的内海除渤海外还有(  )

3.

我国跨纬度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希伯来,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为什么?    

①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把神的意义贬低了。
②这是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我们的文明都不太喜欢神话,甚至想把这东西去掉。
③我们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文化中,神秘性和幻想性都很高,但到了周朝,很快就进入理性思想中。
④当我们满足于人的世界时,怎么会愿意去尝试飞起来呢?
⑤缺少了神话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少掉了丰富,少掉了对宇宙更大的好奇。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5.

成语“得陇望蜀”“秦晋之好”所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6.

下列各种少数民族的舞蹈和体育活动,属蒙古族的是(  )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小题1】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D.“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E. 通过过节来“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是说给人们内心中一些被压抑的理想一个施展的平台。
【小题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小题3】(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4分)
【小题4】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4分)

3.语言表达(共2题)

8.
(1)把下面的长单句改写成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其中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3分)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并不看好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的“壮志”。
(2)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从我国农业取得辉煌成就的角度表述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示例,请给《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心灵的独白”栏目写一则导语。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主题集中,句式可不相同,60字左右。(6分)
(示例)栏目:历史的天空
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伟人以其思想的光芒成为照耀世界的一支明亮的火炬。他们伴着一盏清灯,坚守着精神家园,不为物役,不做钱奴。追随伟人吧,追随意味着发现,追随意味着提升,我们的人生积淀将一天比一天厚重,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生活的那本大书,成为最好的自己。
栏目:心灵的独白
导语: (60字左右)

4.命题作文(共1题)

10.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人定胜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是锁定目标,那么“天意难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调整心态。锁定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固然可钦可敬,调整心态、待机而动的选择也不失机敏睿智。
请以“锁定目标”或“调整心态”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抄袭,不能套作。3)、800字以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