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641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模样/模范翘尾巴/翘首以待牵强/强词夺理
B.应允/应变独角戏/钩心斗角奢靡/所向披靡
C.殷红/殷实血淋淋/呕心沥血碑帖/俯首帖耳
D.累及/连累朝拜/朝令夕改屏障/敛声屏气
2.下列句子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3.2000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②后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年约是2015年前后
③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④日冕层的太阳风向外高速运动,到达地球后容易产生“极光”
4.在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赛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常常在弯道上冲出跑道,则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5.在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赛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常常在弯道上冲出跑道,则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6.在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赛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常常在弯道上冲出跑道,则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附加题(40分)(选修历史学科学生做)
文言文阅读(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6分),并回答问题(4分)。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 曰 吾 非 此 之 问 也 徒 谓 以 子 之 所 能 而 加 以 之 学 问 岂 可 及 乎 子 路 曰 南 山 有 竹 不 柔 自 直 斩 而 用 之 达 于 犀 革 以 此 言 之 何 学 之 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语》)
【小题2】文中“ ”一句表现了子路轻视学习的毛病,而“ ”一句则表明他接受了孔子的建议。(2分)
【小题3】子路用    的方法,阐述理由推辞学习。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问”的看法。(2分)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材料一: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长。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材料2、3选自人民网)

(1)生态文明具有哪些特点?(答案不超过20字)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字)
(2)如何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4.语言表达(共2题)

9.
“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几点“感谢”的理由。(5分)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563mg/kg”,致使出现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光的话,我们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感谢”一:
“感谢”二:
“感谢”三:
10.
下面是叙说196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政策变化的一段文字,请写出文段所涉及的2个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每项不超过15个字。(4分)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期,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变动政府收支是熨平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然而,1970年后半期经济的滞胀和严重的财政赤字被认为是反周期财政政策的遗产。随着货币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席卷理论界,主张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的潮流随之逆转。由独立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被推向台前,成为缓冲经济波动的支柱性政策,并收到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答:财政政策一
财政政策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