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斧钺(xǖ)诡(wēi)言啮(niè)雪旌毛(jīng) |
B.纺缴(zhuó )服匿(ruò)廪(bǐng)食氓(méng)隶 |
C.羌管(jiāng )戚戚(qī)萧瑟( sè )罗绮(yǐ) |
D.肉袒(tǎn)属 (zhǔ)文诡(guǐ)对料峭(qiào) |
2.
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霖铃》上片离别时的冷清之景和离别时一对恋人难分难舍是实景,下片想象离别后的孤寂悲苦是虚景,虚实结合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多方位表达惜别之情。 |
B.“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两个“也无”表明词人对自然晴雨,对宦海沉浮,对人生乐悲毫不在意,表现了他洒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C.《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用孙权的典故,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二字表达词人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下片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老了,无法为国效力,无力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了,流露出词人深深的遗憾。 |
D.《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词人拿黄花自比,一则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淡雅高洁)二则用黄花清瘦衬托自己因思人而憔悴。《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词人明写黄花凋谢,暗指岁月流逝,自己人老憔悴。 |
2.诗歌鉴赏- (共2题)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释:①狂:豪情。②孙郎:指孙权。③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少了六个首级),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④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小题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释:①狂:豪情。②孙郎:指孙权。③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少了六个首级),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④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主侵掠。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小题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在上阕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恶劣的环境中?如此环境下,梅花还是开了,可见梅花什么精神?(3分)
【小题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句以花喻人,表现诗人的什么人品?(3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在上阕中,梅花处在一个怎样恶劣的环境中?如此环境下,梅花还是开了,可见梅花什么精神?(3分)
【小题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句以花喻人,表现诗人的什么人品?(3分)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文化经典阅读(7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佛泌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泌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②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小题1】上述文段中,面对乱世,孔子和接舆的做法不一样,孔子是 ,接舆是 (2分)
【小题2】“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孔子以此来表明自己什么心志?(2分)
【小题3】说说你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话的理解,对你的人生有何启发?(3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佛泌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泌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②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小题1】上述文段中,面对乱世,孔子和接舆的做法不一样,孔子是 ,接舆是 (2分)
【小题2】“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孔子以此来表明自己什么心志?(2分)
【小题3】说说你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话的理解,对你的人生有何启发?(3分)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蛇
宋以柱
天刚上秋,陈大军家里出现了一条蛇。
那天,陈大军从地里回家,放下扁担、镢头,觉得院子里多了点什么,就四下里撒眸。媳妇勤快,院子里收拾得干净利索,陈大军没费事儿就发现了那条蛇。蛇很粗,蜷在北屋墙根晒太阳,宛若一盘冷艳绝伦的肉蚊香,让人心上直抽抽——针着眼摄你,青花皮,平头顶,肉鼓鼓的,蛇信子簌簌地响。陈大军努力稳了稳自己,僵着身子,倒退着,慢慢退回到屋里。
陈大军没有伤害它。陈大军心善。在坡里干活,见到蛇、青蛙、蜥蜴等,都不动它,任其不紧不慢地跑掉。
回到屋里,陈大军告诉妻子、儿子,墙根有一条大蛇,别惹它,或许有毒,也别伤它。妻子当即抖成一片风中的树叶,儿子却欢呼一声,弹出门去,去看蛇。
一时相安无事。
只有妻子有些神经质,去南屋里挖喂猪用的麸子、地瓜面,用木棍挑开盖子,远远地虚着,犹豫、哆嗉,生怕里面弹出一个带信子的花花脑袋。到院子显喂鸡、喂鸭,到猪圈里喂猪,也是看了地面,看墙角,确信蛇没出来,才去做该做的事。这哪像操持家务,简直是做贼!
隔三差五的蛇就要出现,只是蜷在那儿睡觉,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媳妇有两次央求陈大军把蛇赶走:咱不伤它,让它离开就行!陈大军给拦住了,让它在这儿吧,它又没有固定的去处,别招惹它就行。蛇在这儿,老鼠就没了。果然,晚上就少了老鼠打架的惨叫,啃门框磨牙的“咯吱”声,也没了。
儿子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到处找蛇——蛇呢?蛇呢?老同学一样。有一两回,媳妇看到儿子蹲在地上,和蛇面对面的瞪眼,吓的差点尿裤子。儿子却小脸激动的通红,回头喊娘:“娘,娘,蛇吃什么?…‘吃鸡蛋。”儿子跑回屋拿一个鸡蛋,咕噜一下滚到蛇嘴边。儿子竞养上了。
嘿,养着!这又不是一头猪。现在农村人都不养猪了。
但陈大军还养猪。陈大军的一百多棵红富士,指着这两头猪攒粪。如今的农村,种小麦、玉米,栽果树,全靠化肥,把地喂死了,都快成石板了。所以,陈大军一直用土肥。养地。
每个月一次,把熟透的土肥,刨起来,从猪圈墙上的小洞里扬出去,晾干之后,推到果园里,堆一块,用稀泥封住,闷熟,备用。很辛苦,但是果树长得好,苹果个大,圆润,光泽好,嘎嘣脆,口感极好。
两头猪长到三百斤左右,就该卖猪了。现在的人嘴刁,鸡鸭鱼肉吃多了,也就有了讲究,专拣农村家养的吃,为啥?香,耐嚼,无激素,让人吃得舒坦。
精明的猪贩子,看准了这个市场,走街串巷,挨个敲门,猪和鸡都要,贩卖到城里,挣钱很足。杀猪的多肥头大耳,或尖嘴猴腮,走路噔噔噔,有劲,嗓门大,气也粗。
他们也收病猪、死猪。一头好好的猪,活蹦乱跳的,突然就病了,蔫头搭脑,不吃不喝。兽医也找了,村里的、镇上的,灌药,打针。忙活几天,扔上十元,还是吐着白沫死了。死猪身子还温乎呢,猪贩子就来了,会闻味儿似的,疼得自己掉肉的样子,唏嘘慨叹着,围着死猪转一圈,喊出一个价。女人就哭出声来。猪贩子咬牙跺脚,指天誓日地加上几十元,抬上车,走了。二百多斤的肥猪,就这样瞎了,白辛苦一年。
霜已经下过两回,有一天,陈大军从外面回来,碰到变了样的媳妇:“刚才有两个猪贩子来看猪,在猪圈里站了一会儿,嗷得一声出来,脸煞白,嘴直哆嗦,说是有蛇,跑了。”
“谁让他们看的?”
“偷着进来的,我听到动静,已经在猪圈里了。”
陈大军飞身跳进猪圈。没见到蛇。地上只有一个干净纸包。打开,是白色粉末。拿到村卫生室找到村医,用手一捻,闻闻,说了一句话:“毒饵。慢性的,四五天就要命!”
陈大军脑袋“嗡”的一下,撒腿去找那两个猪贩子。
空空荡荡的胡同里,只有风推着一堆枯叶……
(摘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E.短小的篇幅里,当下的农村生活被作者编织得多彩多姿,人物外貌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叙事情趣盎然、洒脱飘逸。
【小题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妻”对蛇出现的行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人物不集中,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蛇
宋以柱
天刚上秋,陈大军家里出现了一条蛇。
那天,陈大军从地里回家,放下扁担、镢头,觉得院子里多了点什么,就四下里撒眸。媳妇勤快,院子里收拾得干净利索,陈大军没费事儿就发现了那条蛇。蛇很粗,蜷在北屋墙根晒太阳,宛若一盘冷艳绝伦的肉蚊香,让人心上直抽抽——针着眼摄你,青花皮,平头顶,肉鼓鼓的,蛇信子簌簌地响。陈大军努力稳了稳自己,僵着身子,倒退着,慢慢退回到屋里。
陈大军没有伤害它。陈大军心善。在坡里干活,见到蛇、青蛙、蜥蜴等,都不动它,任其不紧不慢地跑掉。
回到屋里,陈大军告诉妻子、儿子,墙根有一条大蛇,别惹它,或许有毒,也别伤它。妻子当即抖成一片风中的树叶,儿子却欢呼一声,弹出门去,去看蛇。
一时相安无事。
只有妻子有些神经质,去南屋里挖喂猪用的麸子、地瓜面,用木棍挑开盖子,远远地虚着,犹豫、哆嗉,生怕里面弹出一个带信子的花花脑袋。到院子显喂鸡、喂鸭,到猪圈里喂猪,也是看了地面,看墙角,确信蛇没出来,才去做该做的事。这哪像操持家务,简直是做贼!
隔三差五的蛇就要出现,只是蜷在那儿睡觉,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媳妇有两次央求陈大军把蛇赶走:咱不伤它,让它离开就行!陈大军给拦住了,让它在这儿吧,它又没有固定的去处,别招惹它就行。蛇在这儿,老鼠就没了。果然,晚上就少了老鼠打架的惨叫,啃门框磨牙的“咯吱”声,也没了。
儿子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到处找蛇——蛇呢?蛇呢?老同学一样。有一两回,媳妇看到儿子蹲在地上,和蛇面对面的瞪眼,吓的差点尿裤子。儿子却小脸激动的通红,回头喊娘:“娘,娘,蛇吃什么?…‘吃鸡蛋。”儿子跑回屋拿一个鸡蛋,咕噜一下滚到蛇嘴边。儿子竞养上了。
嘿,养着!这又不是一头猪。现在农村人都不养猪了。
但陈大军还养猪。陈大军的一百多棵红富士,指着这两头猪攒粪。如今的农村,种小麦、玉米,栽果树,全靠化肥,把地喂死了,都快成石板了。所以,陈大军一直用土肥。养地。
每个月一次,把熟透的土肥,刨起来,从猪圈墙上的小洞里扬出去,晾干之后,推到果园里,堆一块,用稀泥封住,闷熟,备用。很辛苦,但是果树长得好,苹果个大,圆润,光泽好,嘎嘣脆,口感极好。
两头猪长到三百斤左右,就该卖猪了。现在的人嘴刁,鸡鸭鱼肉吃多了,也就有了讲究,专拣农村家养的吃,为啥?香,耐嚼,无激素,让人吃得舒坦。
精明的猪贩子,看准了这个市场,走街串巷,挨个敲门,猪和鸡都要,贩卖到城里,挣钱很足。杀猪的多肥头大耳,或尖嘴猴腮,走路噔噔噔,有劲,嗓门大,气也粗。
他们也收病猪、死猪。一头好好的猪,活蹦乱跳的,突然就病了,蔫头搭脑,不吃不喝。兽医也找了,村里的、镇上的,灌药,打针。忙活几天,扔上十元,还是吐着白沫死了。死猪身子还温乎呢,猪贩子就来了,会闻味儿似的,疼得自己掉肉的样子,唏嘘慨叹着,围着死猪转一圈,喊出一个价。女人就哭出声来。猪贩子咬牙跺脚,指天誓日地加上几十元,抬上车,走了。二百多斤的肥猪,就这样瞎了,白辛苦一年。
霜已经下过两回,有一天,陈大军从外面回来,碰到变了样的媳妇:“刚才有两个猪贩子来看猪,在猪圈里站了一会儿,嗷得一声出来,脸煞白,嘴直哆嗦,说是有蛇,跑了。”
“谁让他们看的?”
“偷着进来的,我听到动静,已经在猪圈里了。”
陈大军飞身跳进猪圈。没见到蛇。地上只有一个干净纸包。打开,是白色粉末。拿到村卫生室找到村医,用手一捻,闻闻,说了一句话:“毒饵。慢性的,四五天就要命!”
陈大军脑袋“嗡”的一下,撒腿去找那两个猪贩子。
空空荡荡的胡同里,只有风推着一堆枯叶……
(摘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第二段正面描写了蛇的形状“宛若一盘冷艳绝伦的肉蚊香”,这一出场使得读者对蛇的恐惧心理有所消减,为蛇吓跑偷猪贼盼情节作了铺垫。 |
B.陈大军是一个善良、聪明、能干的新农民。他心地善良,护蛇,不伤害小动物;勤快智慧,养猪、养地、用土肥种果树。 |
C.“嘿,养着!这又不是一头猪。现在农村人都不养猪了”这一段承上启下,由描写发 现蛇、与蛇相处,过渡到与猪有关的故事。 |
D.小说描写“儿子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到处找蛇——蛇呢?蛇呢?老同学一样”等细节,展示了人蛇共处的和谐场景,突出了动物保护的主题。 |
【小题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妻”对蛇出现的行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人物不集中,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