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着陆/着笔殷红/殷实血本无归/一针见血 |
B.省心/省亲沉没/没世埋怨/埋葬 |
C.抹黑/抹墙落枕/落色隽永/隽秀 |
D.和弄/和诗椎心泣血/脊椎薄饼/薄情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河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耐线的句子断旬(限6处)。贵 于 清 绮 河 朔 词 义 贞 刚 重 乎 气 质 气 质 则 理 胜 其 词 清 绮 则 文 过 其 意 理 深 便 于 时 用 文 华 者 宜 于 咏 歌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
【小题3】文中“宫商”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两音,请写出其余的三音。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比起老版,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叙事节奏加快了,这大概是它的优势。但为了戏剧冲突,也改编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片段。比如十八镇诸侯是曹操召集的,等等。我想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三国迷的感受。有些细节不该有明显硬伤。
新剧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将之塑造成一个“新型英雄”。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已变得不再重要。其实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是行动中蕴含的价值和理念。历史中的事件起起落落,现代人多关“成事之人,然而中国史观并非如此。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钱穆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
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四大名著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当然重拍者,都会说自己是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但创新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下处在一个价值观缺失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力或成功。
虽然人人可能重新阐释与演绎名著,但学问与情怀的高低,却能因此立判高下。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
【小题1】请概述新版《三国演义》与老版相比的不同之处。【小题2】根据文意,概括什么是“中国的史心”?
【小题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才能重拍好名著?
4.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