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59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百(gě) 颓(pǐ) 琼(pā) 火(bō)
B.团(jī) 青(xíng) 夜(zhuì) 心(fǔ)
C.药(cuì) 目(chēn) 生(zōu) 犒(xiǎng)
D.肩(zhì) 刀(zǔ) 八(chuāng) 酒(zhī)
2.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这表明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②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国务院具有最高决定权         ④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3.
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也B.何厌之有
C.沛公军霸上D.若属皆且为所虏
4.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5.The cousins are alike in age, but        they are as different as day and night.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晋军函陵 B. 越国以鄙远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子犯请击之
【小题2】与“以其无礼于晋”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燕王拜送于庭 B. 使毕使于前
C.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 苟全性命于乱世
【小题3】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 )
(1) 既东郑/又欲肆其西 (2) 公从/臣壮也
A. (1)相同,(2)不同     B. (1)相同,(2)相同
C. (1)不同,(2)相同     D. (1)不同,(2)不同
【小题4】下列句子属于激起秦穆公痛恨晋国的一项是 ( )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冷 泉 亭 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酌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侯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渟渟(tíng):水清澈平静状。泠泠(líng):清凉状。蠲(juān):除去。酲(chéng):醉酒后的病态。矧(shěn):况且,何况。藇(yǔ):美好。
【小题1】下列诗句是白居易写作的一项是   (    )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2】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地搜胜概(概:说)B.物无遁形(遁:隐藏)
C.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甲:认为……是最好的)D.佳境殚矣(殚:尽)
【小题3】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开头四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面到点,写出亭的特点和位置。
B.本段将亭放在大背景与大环境下,使周围事物对亭起到烘托作用。
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
D.本段文字简短而内涵丰富,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