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二八校联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57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2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龟(jūn)裂强(qiǎng)颜面面相觑(qū)夙遭闵(mǐn)凶
B.禹稷(jì)娴(xián)熟自怨自艾 (ài)慷(kāng)慨悲歌
C.乳媪(ào)仓廪(lǐn)残垣(yuán)断壁纨绔(kù)子弟
D.栈(zhàn)道姊(zǐ)妹运筹帷幄(wò)叱咤(zhà)风云
2.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4.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

5.
下列对孔子教学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指出,每个人先天的禀赋是很相近的,但是每个人的习染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后天学习成效有很大差异的缘故。这句话等于宣告教育不仅对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个人道德素养有关,并且按内驱力的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乐学、想学、好学。其中“想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孔子的这一发现是对教育心理学的极大贡献。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6.真核生物体内能将丙酮酸中的能量转变成热能的场所是
7.真核生物体内能将丙酮酸中的能量转变成热能的场所是
8.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其中有一句说道:“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9.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其中有一句说道:“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10.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其中有一句说道:“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11.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其中有一句说道:“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12.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其中有一句说道:“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13.
阅读下面《论语》四则,完成第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君子义以为质    B.士不可以不弘毅C.仁以为己任D.何以文为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士不可不弘毅 (意志坚定)B.何以文为(文采)
C.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D.恭而安(安详)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3分)
答:
⑵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3分)
答:
【小题4】据上文的相关内容,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3分)
答:
14.
阅读《礼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②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③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④,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
[注释]①蜡(zhà)宾:古代君主年终祭祀叫蜡;宾:陪祭者 ②谋闭:谋,奸诈之心;闭,闭塞。③大人世及: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 ④田里:田,指阡陌;里,指闾里。“田里”此处指田里制度。
【小题1】下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事毕出游于观之上B.丘未之逮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C.以著其义D.天下为公
众以为殃 众以为殃
【小题2】下列文言句式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何叹B.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C.丘未之逮也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小题3】指出下列各句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
C.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译文](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所拥有。
D.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译文]用(礼)来表彰人民做对的事,用礼来考察他们的忠诚,显著有过错的,就用刑罚
加以惩治,用(礼)来指示人民要有常规。
【小题4】下面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孔子作为生存于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因为他是一个心性高洁,志向高远的人。
B.孔子有一种深深的遗憾,觉得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 他都设有赶上,只能对它们在心中向往,他是多么向往这样一个美好的大道时代。
C.作者其实是否定孔子的理想的,觉得他“大道之行”只是过分的空想主义,因为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法想象的;看看当今连小康社会也难以达到,基本的礼义纲纪也难以规范,而且在老百姓心中,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祸国殃民的想法,。
D.文章中所提出的大道社会,那些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 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就是一种整个天下能够为广大人民百姓所共同享有的美好的理想时代。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15.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两个曲牌,完成下列各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小题1】请分析[端正好]一曲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3分)
答:     
【小题2】[滚绣球]一曲中有三个“恨”字,请结合曲子内容,分别说说三个“恨”的含义(3分)
答:
16.
(二)阅读《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说说“欣然”一词在文中的所表达的意义。
【小题2】请分析“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这句话的内涵,并能说出省略号在句中的意义。
【小题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结合文章,说说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小题4】赏析“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段文字,鲁迅是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的?

4.语言表达(共2题)

17.
依照例句,从下面给出的事物中任选一个(也可以自己另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各写一个有寓意的句子。(3分)
例:月亮
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相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面。
选择参考:白雪  天平   火柴  彩虹  太阳
正面 .
反面 .
18.
以下句子中在语言运用的得体方面有误,请分别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这个双休日我将登门拜访你,你可以在家恭候。(____________)
②社区里退休老校长对有关家长说:“暑假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将登门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_______________)
③阅览室厉老师:原来约定的我班明天自学课来贵室集体阅读一事,因要单元测验,现决定改期;时间再另行磋商。(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对李铭说:“你初中时的绘画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还常拿出来欣赏。”(_______________)

5.命题作文(共1题)

19.
完成下面题目,按要求写作文
题目:对 的另一种认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讲述故事,可抒写感受,可阐述感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个字。

6.其他(共1题)

2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长亭送别》)
(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矣。(《诲人不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2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