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六校联考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549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委蛇(yí)阜盛(fú)犯罪未遂(suí)落拓不羁(tuò)
B.拥趸(dǔn)木铎(duó)笾豆之事(biān)水涨船高(zhànɡ)
C.豇豆(jiāng)躯壳(ké)厝火积薪(cuò)应有尽有(yīng)
D.披靡(mǐ)煊赫(xuān)卖官鬻爵(yù)韦编三绝(wéi)
2.爱因斯坦说:“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这说明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 
(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两个意象最能体现秋色?
(2)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试作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1分)
“谁需要影评?”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电影界必须探讨并加以厘清的一大命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需要营销性质的推广,而原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渐显不适应。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再者,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促使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成由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综观国际影评界,近20 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 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在专业影评人众多且写影评历史悠久的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其他一些电影大国的情况也不妙,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大概只有英国电影学会主办的《画面与音响》还有“新片必评”栏目。
专业影评何以如此消退,如此缺失?上个世纪50 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在安德烈·巴
赞的带头掌舵之下,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年轻编辑们撰写了那么多的影评文章,为《四百下》、《喘息》等摇旗呐喊,进而催生了20 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上个世纪60——70 年代,善辩又善评的宝琳·凯尔在《纽约客》、《信徒评论》等期刊上,“先发制人”或“隔夜评论”,为许多“新好莱坞”作品“保驾护航”,其犀利而激情的评论“一锤定音”,让该学派的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这位早先在影院整理影迷观后感、中年才从事影评的才女曾力捧罗·奥特曼的电影为“美国自有声电影以来一部最出色的战争喜剧片”,帮助后者奠定多角色、多线索“复式叙事大师”的地位。同一时期,身兼理论家的安德鲁·萨里斯在《乡村之声》杂志以及《美国电影:导演和导演创作》-书中极力推荐“作者论”,借以提升导演在好莱坞制作体系中的地位。再看罗·艾伯特,从《芝加哥太阳报》到电视专题节目,一直大力推荐介绍艺术上乘的经典影片和“被遗忘的影片”,所写的影评文章(每篇约3000 字)居然荣获“普利策奖”,并引发许多年轻影迷争看“旧片”。他的评论集《伟大的电影》连出了两版。
那么,专业影评今天是否还需要,是否还派用场?赞成者认为,之所以需要,是因为它有助于总结电影制作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向,让电影健康地发展下去;反对者则认为,专业影评已经失去市场价值,“谁在乎它”,理应淘汰。当前世界电影在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同时也在经受变革,遇到各种“瓶颈”问题。比如影片制作高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压得艺术电影的空间越来越小,其观众大量流失;3D 诚然将大批观众拉回电影院,但过于泛滥而忽视“好影片”的其他要素;许多电影大打明星牌,每片必由明星担纲,甚至上百位明星联袂演出一片,致使拍摄成本猛涨,等等。这些情况需要专业影评人从电影艺术专业层面进行深入冷静客观的研究,因此,笔者认为,专业影评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小题1】下列关于需要探讨“谁需要影评?”这个命题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注重的是营销,原先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已经渐显不适应。
B.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在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
C.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他们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对传统的专业影评产生了冲击。
D.当今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形成了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小题2】(小题2)下列关于对专业影评的消退和缺失这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50 年代,法国出现了20 世界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
B.上个世纪60~70 年代,美国宝琳·凯尔的影评,让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回生。
C.近20 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 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
D.在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
【小题3】(小题3)说说作者对专业影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 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