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54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1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驰骋 精络 蚌相争(yù)越代庖(zǔ)
B.阐明 蛰伏 谆教导(zhūn)呼天地(qiāng)
C.寒喧 懈殆 左支右(chù)于至善(zhēng)
D.赧然 斧正 不落臼(kē) 引高歌(kēng)
2. 
3. _______flying is more expensive than land and sea travel, I went there by air to save time.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日报》11日刊登了日本首相对各国救灾援助的感谢信。信中称“对全世界朋友们所给予的kizuna(情谊纽带)深表感谢”。
B.在沙坪坝,树人景瑞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小学。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出中,受到感化、接受教育。
C.幸福有时离我们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却又远得虚无缥缈;常常是那么急切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可我们老是浑然不知,还紧缩心门。
D.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一一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走到梨树下,竟然是潜意识的轻脚慢步,似乎怕惊飞了这位白衣仙女。 ,团团簇簇有如凝脂,妆扮得这梨树恰如一位冰清玉洁神采仙凤的白衣天女了。
①夜气和露水浸润着的褐色的树杆像刚刚出浴的小腿
②像仙女濯洗过后随意披散的秀发
③嫩绿的叶片也湿漉漉的
④白如雪的花瓣
⑤树杆上湿漉漉的
⑥花是一簇一簇的
A.⑤①③②⑥④B.⑤③①②⑥④C.③②①⑤④⑥D.③⑤②①④⑥
6.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7.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8. 
4. —What do you think of a bus tour in London?
—I think it would be great fun , but make sure you have a copy of the city’s travel____with you .
9. 
4. —What do you think of a bus tour in London?
—I think it would be great fun , but make sure you have a copy of the city’s travel____with you .
10.

有“世界屋脊”、“聚宝盆”、“北大仓”之称的分别是(     )

11.

有“世界屋脊”、“聚宝盆”、“北大仓”之称的分别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1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卖花声·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2。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①朱彝尊,明末清初诗人,曾在明朝为官。②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酒馆的别称。
(1)上片“潮打城还”运用了____手法,上片营造了 的氛围。(2分)
(2)请结合全词,分析“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另一种呼唤
黄晓萍
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
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
屈原像民间不常见。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最近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平和。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
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
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
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汨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日女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淳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E.文章结尾一段的描写,是对家乡人把屈原像贴在门上、他魂归故里的形象化描写。
A.文章题目命名为“另一种呼唤”,表明作者极力反对把屈原的形象神化的观点。
B.文中写到刘勰梁启超等人把屈原的名句悬于案头,说明了屈原对后世影响深远。
C.文章对屈原故里秭归古城的描写,是为了批评现代人没有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
D.作者认为屈原怀石投江和写《离骚》是文人的迂腐,但不影响屈原精神光照千古。
【小题2】“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一句有什么含意?(4分)
【小题3】文章主要是写屈原,为什么却从钟馗像写起?(6分)

4.语言表达(共2题)

14.
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4分)
①温家宝总理近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染色馒头”等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极严重的地步。
②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残疾人的骄傲。
③费佩德不辞辛劳,走遍大江南北,忠实地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答:有语病的一项是
修改:
15.
重庆电视台于3月1日改版,此次改版着力体现“我爱中国红”的理念,请结合重庆的具体情况,向他人解释重庆电视台倡导的“我爱中国红”这一理念的内涵(至少包含两条)。(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