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nuó)绕树三匝(zhā) 桂棹(zhào)瞠目结舌(táng) |
B.商榷(què) 优劣(luè)敛裾(jū)否泰(pǐtài)如天地 |
C.脉脉(mò)落蕊(ruǐ) 肄(shì)业匪我愆(qiān)期 |
D.公姥(mǔ)载笑载言(zài)将子无怒(qiāng)冯虚御风(píng) |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
B.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
D.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简政放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行政职责的关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范围,最大幅度减少对名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三个最大限度”有利于( )
①放开“看不见的手”,限制“看得见的手”,激发市场创造力
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③方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减少审批环节,取消制约市场活力的“桎梏”
④降低市场进入门槛,打破进入壁垒,杜绝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
B.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
C.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
D.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名著阅读- (共2题)
5.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老太爷六十寿辰时.冯乐山把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答应了。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高老太爷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怎么样,就要怎样做!” (《家》) |
B.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接受了甘果瓦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院》) |
C.克罗德曾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一度恪守禁欲主义教规,但艾斯美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中引燃起熊熊的爱欲之火,他开始不停地跟踪艾斯美拉达,指使喀西莫多劫持她,并刺伤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艾斯美拉达因而被捕和判罪。他气急败坏,一再重复“谁也别想得她”,并最终使艾斯美拉达遇害。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楼而死了。(《巴黎圣母院》) |
D.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长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死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经觉民的劝解,他不断地重复着“我是青年”,“我是青年”,语气由领悟而至怀疑而至坚定,显现了年轻人在悲惨现实前的觉醒。(《家》) |
E.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新的房间时,觉新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