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北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46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3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闻雨雪霏短流长
B.蓓罪行累自吹自
C.俜高屋建琅满目
D.题材踩水别出心狼当道
2.若为下图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3.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的进一步民主化。上述“民主化”主要表现在(    )
4.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的进一步民主化。上述“民主化”主要表现在(    )
5.“第十一条: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约条款出自(    )
6.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的与会国签署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这一条约(    )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是元曲,元曲又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的结构是四折一楔子,杂剧的音乐有宫调和曲牌之分,杂剧的语言为科、唱、白,杂剧的人物角色为末、旦、净、丑。
B.《雷雨》第二幕呈现了周朴园与侍萍的相认、父与子的冲突,而将周鲁昔日的婚恋纠葛通过对话逐步透露出,这使故事的时间、地点高度集中,矛盾冲突更紧张,戏剧效果更强。
C.有的小说以思想为目的,这类小说在表现主题时是自觉的;有的小说以故事为目的,这类小说在表现主题时是不自觉的。高尔基的《丹柯》就属于后者。
D.《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作者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8.下表为《1913-1925年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指数(1913年为100)》。下列对此表数据的分析,合理的是(    )


1913

1920

1925

欧洲

100

77.3

103.5

俄国/苏俄/苏联

100

12.8

70.1

美国

100

122.2

148.0

世界其他地区

100

109.5

138.1

①一战严重破坏了各交战国经济

②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制造业恢复

③美国制造业总和已经超过欧洲

④世界其他地区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9.下表为《1913-1925年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指数(1913年为100)》。下列对此表数据的分析,合理的是(    )


1913

1920

1925

欧洲

100

77.3

103.5

俄国/苏俄/苏联

100

12.8

70.1

美国

100

122.2

148.0

世界其他地区

100

109.5

138.1

①一战严重破坏了各交战国经济

②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制造业恢复

③美国制造业总和已经超过欧洲

④世界其他地区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10.下表为《1913-1925年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指数(1913年为100)》。下列对此表数据的分析,合理的是(    )


1913

1920

1925

欧洲

100

77.3

103.5

俄国/苏俄/苏联

100

12.8

70.1

美国

100

122.2

148.0

世界其他地区

100

109.5

138.1

①一战严重破坏了各交战国经济

②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制造业恢复

③美国制造业总和已经超过欧洲

④世界其他地区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11.6个 32 合起来是{#blank#}1{#/blank#}?
1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1923年1月,法国和比利时派军队占领德国重要的煤钢基地鲁尔,造成德国经济崩溃。这一事件发生于下图中的(    )

13.《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1923年1月,法国和比利时派军队占领德国重要的煤钢基地鲁尔,造成德国经济崩溃。这一事件发生于下图中的(    )

2.句子默写(共1题)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桑之落矣,  。(诗经《氓》)
(3)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周《逍遥游》)
(5)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兮辞》)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8)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3.诗歌鉴赏(共1题)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小题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小题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德宗贞元十一年,春,二月,)初,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曰:“城必谏诤,死职下。”及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天子益厌苦之。而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为虚得名耳。前进士河南韩愈作《争臣论》以讥之,城亦不以屑意。有欲造城而问者,城揣知其意,辄强与酒。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及陆贽等坐贬,上怒未解,中外惴恐,以为罪且不测,无敢救者。城闻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即帅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邠等守延英门,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上大怒,欲加城等罪。太子为之营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谕遣之。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谏官伏阁谏,趋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遂遍拜城与仲舒等,已而连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万福,武人,年八十余,自此名重天下。时朝夕相延龄,阳城曰:“脱以延龄为相,城当取白麻坏之,恸哭于庭。”有李繁者,泌之子也,城尽疏延龄过恶,欲密论之,以繁故人子,使之缮写,繁径以告延龄。延龄先诣上,一一自解。疏入,上以为妄,不之省。秋七月丙寅朔,阳城改国子司业,坐言裴延龄故也。
(贞元十四年,九月,)太学生薛约师事司业阳城,坐言事,徙连州,城送之郊外。上以城党罪人,左迁城道州刺史。城治民如治家,州之赋税不登,观察使数加诮让,城自署其考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遣判官督其赋,至州,城先自囚于狱。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候安否耳。”留一二日未去,城不复归。馆门外有故门扇横地,城昼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辞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载妻子中道逸去。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
[注]①[处士]未做官的士人。 ②[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贞元八年(792年)出任宰相,两年后因反对由德宗所宠信的裴延龄掌管财赋,被贬充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州主管官的佐吏)。 ③[坐]由……而获罪。  ④[抚字]抚育爱护。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欲造城而问者造:拜访
B.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征:征召
C.脱以延龄为相脱:或许
D.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信:信任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阳城勇于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城必谏诤,死职下 ②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
③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  ④上大怒,欲加城等罪
⑤城当取白麻坏之,恸哭于庭  ⑥左迁城道州刺史
A.①④⑤B.③④⑥C.①②⑥D.②③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意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唐德宗要罢免正直的陆贽、重用奸佞的裴延龄时,阳城不顾皇帝的盛怒,上疏论延龄奸佞、申明陆贽等人无罪,结果得罪了皇帝,为他最终被贬为国子司业埋下了伏笔。
B.阳城初征为谏议大夫时,因沉湎于酒而没有做好谏议工作,人们都认为阳城是虚得清名,韩愈因此写文章讥讽他。这是为后文写阳城为陆贽之事死谏作铺垫。
C.文章末段写了阳城的一件轶事,这件轶事写得生动有趣,细节描写尤为成功,如他自署考语“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富有戏剧性。
D.阳城任地方官时,州中的赋税收不上,观察使派判官他的任所道州督课税赋,他则先把自己关进了监狱。行文着墨不多,称许之意,则暗含其中。
【小题4】(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太子为之营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谕谴之。(3分)
译文:
(2)疏入,上以为妄,不之省。(3分)
译文:
(3)判官大惊,驰入,谒城于狱曰:“使君何罪!某奉命候安否耳。”(3分)
译文: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⑴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⑵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⑶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⑷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⑸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⑹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⑺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⑻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⑼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⑽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⑾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⑿“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⒀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
⒁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
⒂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
⒃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⒄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⒅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⒆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小题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写嵩阳书院位于深山腹地,草茎仅依依可见,院舍空空,少有游迹,都是为了表现书院的“寂寞”。
B.文章第⑸段写少林寺的著名及成为旅游热点,李连杰的成名及商业效应都说明嵩山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C.文章描写书院中的两颗古柏是“天然见证”,它们“见证”的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教育者们永不衰竭的传道解惑精神。
D.作者在第⒄对书院改名的假想,讽刺了现代人只重金钱不重精神,失去了清雅、怡然、旷达的高尚品格的行为。
E.文章把世俗的功利与文化精神的冷落作了对比;最后一段运用排比,抒发了作者对书院精神的赞美。
【小题2】文章标题“寂寞书院冷”,这里的“冷”有几层含义?请分条作答。(4分)
【小题3】联系全文,请概括嵩山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内涵。(4分)
【小题4】作者认为“寂寞和清冷是做学问者的宿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8分)

6.语言表达(共3题)

18.
根据小说内容和例句,完成下面的题目。要求:①任选一题;②使用感叹句,并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例:在封建礼教面前,祥林嫂控诉:礼教杀人啊!三从四德像杀人不见血的刀,比阎王勾魂还毒!
⑴在科举制度面前,孔乙己惊呼:
⑵面对大马林鱼的骨骸,桑地亚哥感叹:
19.
请比较赏析下面两段文字中的外貌描写。(4分)
【甲】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乙】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20.
欣赏下面的漫画,请用简明、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植树者离开时的心理活动。60字以内。(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