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一3月周练二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3493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鱼(fú)秦(sè)岩(chén)飞(tuān)
B.喧(huī)崖(pīn)吸(shǔn)黄(hú)
C.崔(wéi)嵘(zhēng)扪(cān)万(hè)
D.猿(náo)咨(jiē)趑趄(zī jū)
2.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森(xiāo)暮(zhān)上(sài)秋八首(xīng)
B.嫔(fēi)漠(sù)青(zhǒng)群山万(hè)
C.于(chán)倒(liáo)伤(diāo)识(xǐng)
D.霜(bìn)清(zhū)环(pèi)孤舟一(jì)
3.
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孤雁不饮不食,只是飞鸣,写出了其苦念群侣的深情和执著。
B.颔联“一片影”指的是孤雁,与“万重云”相为对照,无限凄惶。
C.颈联写孤雁望尽天涯,寻觅到雁群后,群雁哀鸣,鸣声更是不绝如缕。
D.尾联写群鸦鸣噪纷纷,然听来却“无意绪”,尽显雁之“孤”、雁之“悲”。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5.
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D.全诗风格看似安闲恬静,其实充满悲意。诗人通过描写客至,旨在突出内心的苦闷寂寞。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借酒释怀,消瘦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2.句子默写(共1题)

7.
杜甫诗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4)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
(5)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
(6)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
(7)昔闻洞庭水,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分明怨恨曲中论
(9)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
(10)射人先射马, 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2题)

8.
阅读杜甫《绝句》,完成后面的小题。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小题1】诗中意象的色调是(   )
A.明丽B.昏黄C.鲜艳D.灰暗
【小题2】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情怀是( )
A.烦躁颓丧B.兴高采烈C.安适欢悦D.无所追求
9.
拓展训练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词句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3)崔九:崔涤,在兄弟间排行第九, 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4)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小题1】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的情感也是含蓄丰富的。请分析并写出最后一句“落花时节”在本诗中的多重含意。
【小题2】请把杜甫这首诗改写成一段有人、有景、有境的文字。要兼用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不少于2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