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二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32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防(dī)丽(qǐ) 汗涔涔(cén)稍纵逝(jì)
B.凝(yē)怨(jiē) 哥哥(háng)繁文节(rù)
C.泪(wèn)巾(lún)一那(shà) 面面相(qù)
D.罪(qiān)螺(jì)子手(guì) 咄咄逼人(duó)
2.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顶是(  )
A.窦娥在冤屈中死去了,却给人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歌。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点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鲁侍萍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自私虚伪的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绝不拾人牙慧,表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3.
古代诗词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请把没有颠倒的一项选出来(  )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簌簌衣巾落枣花。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4.
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刘裕张翰辛弃疾刘备
B.诸葛亮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C.周瑜刘备张翰桓温刘裕
D.周瑜刘裕张翰桓温刘备
5.
王国维在论及诗歌境界时,指出诗歌意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且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下列诗句,不属于“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
选出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在意境上相似的一首(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幕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
②扎到市民堆里
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④转向市井深处
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②⑥③⑤①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⑥④②⑤①
8.
下列对联写的是李清照的一项是(  )
A.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C.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9.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脑子不灵活,犯傻)了盗跖、颜渊。
蓦过(迈过,跨过)隅头,转过屋角。
B.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早晚(时候)窦秀才敢待来也。
C.(国都)门帐饮无绪。
烽火扬州(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现在的省)。
D.留恋处,兰舟(对船的美称)催发
次第(光景,状况),怎一个愁字了得!
10.
下面对词句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这是柳永《望海潮》中的词句,它落笔开阔,写景壮美,声调激越,与“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格迥异,显现出豪放之风。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南初歇-一这是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是深秋时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以动写静和以静写动的手法来描绘赤壁风景的壮美,其中“乱石穿空”是以动写静,“卷起千堆雪”是以静写动。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这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词句。其中“人比黄花瘦”是词人的独创,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来喻人。此处的“黄花”与《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含义及作用相同。

2.句子默写(共1题)

11.
课内名句默写
(1)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望海潮》)
(2)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
(3)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4)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5)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6)楚天千里清秋, _。(《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7)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佳节又重阳, _,半夜凉初透。   (《醉花阴》)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_。(《声声慢》)
(11) ,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

3.诗歌鉴赏(共1题)

12.
课外诗歌阅读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儿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凌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小题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3.
课外文言文阅读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 ,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⑤,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 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与之游间:断断续续
B.州兵烬罹:遭遇
C.始筮仕,以著决:决定
D.少蔡伯坚师:以……为师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弃疾勇武的一组是( )
①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②丏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
④即众中缚以归
⑤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曾占卜自己的仕途,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末。
B.辛弃疾曾劝说义端投奔耿京,但义端却窃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为此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被迫离开义军南归。
C.辛弃疾曾率人直闯金营,将杀害耿京投降金的张安国活捉。
D.辛弃疾在南宋为官时,多次通过对策和撰文力陈收复中原大计,但因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4.
课外戏剧阅读
茶馆(节选)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  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  民  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  警  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么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  警  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  警  (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  兵  他妈的!
巡  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  兵  他妈的!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  兵  他妈的!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  快!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  兵  他妈的!(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  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  警  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
【小题1】下列对文段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带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D.王利发“不打发”难民,却把钞票递给巡警、大兵,说明他有欺软怕硬之嫌,也是存动荡社会巾无可奈何的举动,作者用批评的笔调表现了他。
E.大兵的行讨和强要,既揭示他们蛮横无理的本性,同时又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灾难。
【小题2】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巡警这个人物形象。
【小题3】分别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方面概括故事内容并指出社会状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