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内名句默写
(1)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望海潮》)
(2)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
(3)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4)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5)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6)楚天千里清秋, _。(《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7)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佳节又重阳, _,半夜凉初透。   (《醉花阴》)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_。(《声声慢》)
(11) ,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1:1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满庭芳·归去来兮

宋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选自《苏东坡全集》)

(注)①元半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制使,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告别。②元丰三年闫九月,元丰六年闻六月,故为“再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
B.“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句,用“来往如梭”比喻人生无定,全句表达作者对人生坎坷、失意,自己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
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表达对黄州雪堂的留恋。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堂前细柳”惦念作者,实写“江南父老”对作者的留恋之情。
D.这首词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2)首句“归去来兮”与陶渊明吟唱的“归去来兮”有何不同?
(3)请赏析“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一句。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