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氽着(tǔn)讥诮(qiào)酒馔(zuàn)战战兢兢(jīnɡ) |
B.迤逦(yǐ)谗言(chán) 怂恿(cǒnɡ) 安然无恙(yànɡ) |
C.憎恶(zènɡ) 庇祐(bì)睨视(nì)力能扛鼎(kánɡ) |
D.茶峒(dònɡ)央浼(měi)喧阗(tián)怏怏不乐(yànɡ) |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many year, but I don't have a really chance to speak before foreigners. Last Monday, I go downtown to buy some flowers for my friend Mary, whom was seriously ill. I was going to the hospital to see him. In the shop a foreigner and the boss was having a conversation, so the boss didn't know what the foreigner said. I hesitated for while, then I came to help the boss. They thanked for me so much and I felt very happy and exciting. Since then, I have been determined to learn English well.
2.句子默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
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
【注释】三王所为序、赋、记:“三王”指王勃、王仲舒、与王绪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滕王阁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壮其文辞壮:认为……壮美 |
B.以为当得躬诣大府躬:鞠躬,弯腰 |
C.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假:假借,做借口 |
D.窃喜载名其上窃:偷偷地,暗中 |
A.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 B.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
C.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 D.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
A.文章作者始终无缘到滕王阁一游,仅凭想象与虚构,却也能敷衍出此文,大家偏能为天下难为之事,足见其文章功力。 |
B.这篇记另辟蹊径,自侧面入手,写自己对滕王阁心仪已久,衬托胜景之美;写江南西道治绩卓著,抒自己无因前往游览之叹,其构思也可谓相当精巧。 |
C.文章以散句为主,言辞质朴,笔到意随,读之若行云流水,洒脱自然,无拘无束,给人的是另一种美的享受。 |
D.文章开头写到的“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是说等到王勃、王维与王绪所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赋》、《滕王阁记》。 |
(1)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2)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施耐庵
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子。”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
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明月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我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说道:“二位教头比试,这锭银子,若是赢的便将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小题1】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水浒》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径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交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
C.较棒的过程写得曲折摇曳。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力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拔草寻蛇”)、一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 |
D.较棒进行到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因为戴着枷自己处于被动,柴进马上自责“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表明柴进疏于安排。 |
【小题2】林教头与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一波三折,请概括其起伏的过程。(6分)
【小题3】洪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根据文中细节描写分析概括其性格特征。(6分)
【小题4】选段主要内容是围绕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展开的,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6分)
5.语言表达- (共2题)
如评述钱学森时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超过100字。(8分)
林冲 别里科夫陶渊明 王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抒发情感,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与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欢乐与甜蜜。我爱边城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6.命题作文- (共1题)
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莲、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学习生活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老师给我们出个作文题目“别忘了,给生活加点苦”,其用心也是良苦的……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苦”为话题,自定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