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百舸(kě)寂寥(liáo)彷(páng)徨惆怅(chàng) |
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 |
C.浪遏(è)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huò) |
D.虔(qián)诚忸怩(ní)深邃(suì)团箕(qí) |
①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④①③ | B.③①②④ | C.④②①③ | D.②③①④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怅寥廓,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在雨中哀怨, 。(戴望舒《雨巷》)
(4)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
(5)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徐志摩《再别康桥》)
(6)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诗歌鉴赏- (共1题)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
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甲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大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
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④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 ① 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 更事:阅历世事。③ 祖龙:指秦始皇。 ④ 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事知济不济 济:
(2)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 冠:
(3)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 提:
(4)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复遣之使去 乃遂私见樊於期 |
B.不于环柱时杀之 燕王拜送于庭 |
C.一老僧倾听久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D.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小题4】从严分宜、王敏斋二人阅读《荆轲传》时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请简要概括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
② 夫晋,何厌之有? 厌:
③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
④ 亦去之。 去: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 既东封郑 ④ 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
①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 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④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 夫晋,何厌之有?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C.②⑤⑥ | D.④⑤⑥ |
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5.语言表达- (共3题)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