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299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9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百(kě)寂(liáo)(páng)徨惆(chàng)
B.方(qiú)颓(pǐ)瓦(fēi)青(xìng)
C.浪(è)浮(zǎo)长(gāo)漫(shuò)
D.(qián)诚忸(ní)深(suì)团(qí)
2.某烃经分析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质谱图显示,其质荷比为84;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该烃为
3.某烃经分析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质谱图显示,其质荷比为84;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该烃为
4.某烃经分析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质谱图显示,其质荷比为84;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该烃为
5.某烃经分析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质谱图显示,其质荷比为84;该烃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该烃为
6.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7.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8.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9.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 2008年 1月17日至25日在广州举行,大会听取了省政府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长。这表明省人大行使的是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题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 “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凉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小题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 “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 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乙)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军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悬赏捉拿)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薄待)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D.进兵北略地(夺取 )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①既东封郑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C.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D.①舍郑以为东道主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叙述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夜缒而出”从侧面表现秦晋大军围攻郑国的情景,而最终秦国的守卫说明郑国此次被围攻的危险并未彻底化解。
B.甲文中烛之武从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分析了郑国的存在有利于秦国的利益,从而巧妙地保全了郑国。
C.乙文樊於期的大义凛然,知恩图报,痛快淋漓地蹈死不顾,读来惊心动魄。
D.两文均表现了国家危难之际,义士侠客挺身而出,反抗侵略的胆略和智慧。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 倦 的 水
张 炜
①总难忘这样的场景:干旱的地垄不见一丝水汽,庄稼的叶片垂下来,太阳烤了一天。暮色来临,绿色的叶片还没能在夜气里舒展。土地多渴,它们需要水。车水的人到远处去了,到更需要水的地方去了。这里只有等待他们归来之后,才有可能让一点珍贵的水濡湿这焦干的土末。这里需要解救,这是一个角落,它不是大片的土地。可是角落也会干渴。
②等啊等啊,天完全黑下来,第一颗星星出现了。车水的人大概被第一颗星星所牵引,来到水井旁。很深很深的井。上面有一架老式辘轳,发出吱吱纽纽的声音。他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没有来得及浇灌、苦苦等待的干旱庄稼。他是一株烟草、一株玉米。他伏到井上,发现水在很深很远的底层,像一面镜子。它映出了他,不甚清晰。那是一面安在地层深处的镜子。他还扳不动辘轳,水斗也被取走了。在这干旱的季节,只有很深的井才有水。他当时误以为这是一口取之不竭的水井,但后来干旱的季节过去了一半,才知道平原上很多的水井都干涸了,连机井也干涸了。这使他害怕起来。这口砖井打在了特殊的水脉上,它总算还有水,尽管这水离地表越来越远。
③在记忆中,这是一口多么珍贵、多么清澈的水井。它供很多人饮用,供一大片土地浇灌。他不记得后来饮用过比它更甜更清洌的井水了——无论怎样的自来水都远远比不上它的清澈和甘甜。他觉得拥有这口井,应该是聪慧而美丽的。果然如此,他看到了那些以这口井为生的人,都比其他地方的要完美的多。多少人在这里汲取,多少树木、稼禾和土壤被它滋润。它像不知疲倦一样。有时候,他偶而想到了它干涸的那一天,就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恐惧。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这像末日。它被不断地汲取,在地下,它正一点一点汇聚和渗流,然后又等待新的汲取。大地奉献了这个甘泉,这个甘泉表现了最大的慈爱和无私。
④到后来,当他去了远方,经历了许多,特别是走进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之后,回忆起这口井的时候,才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了新的联想。
⑤一个作家和一口水井、一个泉是那么相似。干涸了的泉很多很多,它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废墟。泉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变故而突然中止;慢慢干涸,被汲取干净,变得空洞、干燥,那是非常悲凉的事情。是的,很多这样的泉,它们由于离地表或太浅、或远离了地下的潜流和水脉……
⑥有像母亲一样的不倦的泉,这泉被无限地汲取,不停地浇灌——靠它的滋润,我们看到了一片蓬勃和葱绿。不停地汲取,在深夜,在凌晨,在烛光下,我们看到了汲取的身影。由于它连接着土地深处,那些看不见的脉系和支流在这儿汇集,每时每刻都在汇集。连接地脉的水和泉就是这样,人们不必感到惊诧。惊诧于一个泉的不倦奔流,等于惊诧大地的力量、生殖的力量、收获的力量。
⑦泉水只是大地呈现给我们的一个隐秘的窗口,我们通过它打捞的,是无限的生命的奥妙。一眼泉水也许代表了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深邃,只要它与大地融为一体,只要它是大地上生长出来、开掘出来的,那么就会有不息的奔流。
⑧一个作家有自己的高产期、也有自己非常艰难的滞留期。他会遇到自己的干旱时期,也会有自己涨水的日子。在自然天籁不停地发出歌唱的时刻,他会以自己骋驰的饱满的水头扑向他眷恋的土壤。当他的肌体被不断地磨损,回到了苍老的晚年,那么由于它的水脉还强烈地涌动和渗出,也仍然还不能干涸。泉的四壁在不断地剥落,时光想摧毁它,拆掉它,让它坍塌。最后的一天真的不远了。可是它那蓄起的激情仍然不能消失,那简直是在不停地涌动和渗流之间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即便在最后一刻,他也仍在奉献自己仅有的一滴水。这滴水汇入了涓涓细流;这水流是戛然而止的——就此,大地接受了他一生的馈赠。(有删节)
【小题1】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关于干旱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
答: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的含意。(6分)
(1)果然如此,他看到了那些以这口井为生的人,都比其他地方的要完美的多。
答:
(2)在自然天籁不停地发出歌唱的时刻,他会以自己骋驰的饱满的水头扑向他眷恋的土壤。
答:
【小题3】本文写作的重点是水,说说文章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结合全文具体分析。(4分)
答:
【小题4】结合文章探究本文“不倦的水”的深刻含义,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不倦的水”。(8分)
答:
   

5.命题作文(共1题)

13.
以“美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得宿构、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