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28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架(kuāng)、采(xié)、齿(jiù)、天座(chèng)
B.听(dì)、泥(nào)、恶(zēng)、杀手(jiǎn)
C.魁(wǔ)、针(jiǔ)、油(kāi)、凝土(hùn)
D.天(gāng)、子(tóu)、拘(nì)、规则(qiǎn)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图书大厦里,一本本厚厚的语法书,虽然详细,但也繁琐,千万条语法规则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B.他在大会发言中说,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对他人的危难隔岸观火,势必会招致各方舆论的抨击。
C.尽管我们的方案这次没有获准,但只要其设计科学可行,论证无懈可击,就能引起上级的重视。
D.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3.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这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的政治制度。”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请回答:
(1)分别写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哪个历史事件及其开始的标志。
(2)材料中所指的“旧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在英国表现为什么形式? 
(4)对于一个国家新旧制度的更替你有何感想?

4.爱因斯坦说:“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这说明
5.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五四爱国运动”开展专题学习,请你一起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结合上图指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史海探究】
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
【情景再现】
(3)假如你是1919年的一位学生,你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吗?请说明理由。
【论从史出】

理由结论
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并且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4)根据上表,你能得出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吗?

2.话题作文(共1题)

6.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酿造美酒需要等待,蛹化成蝶需要等待……万事万物发展皆有规律。
在生命的长河里,在每时每刻,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都留下了我们等待的身影,演绎着人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慈母等待远在异地的游子归来,等待是一种孤独的守望;热恋的人等待着约会的另一方的到来,等待是一种甜蜜的期盼;垂死的人等待着死亡的到来,等待是一种残酷的折磨;还有众多学生等待高考,全国人民等待祖国统一,饱受战火洗礼的人民等待世界和平……;你的生命中也有等待的故事吗?你见到、看到,听到过一个个等待的故事吗?他们会触发你什么样的联想呢?
请你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唐)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小题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______、____的特征。
【小题2】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日:“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②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③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雠:同“仇”。②底(zhǐ)至,到达。③貛(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竟:终了
B.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冀:希望
C.夫弈,小数也数:技艺
D.工画者寿,工棋者夭夭:灾祸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①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
②息机子乃谓客日 ②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
①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①二客弈于庭
②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   ②帝王弈于天下
【小题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分)
例句:吾告予以故
A.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B.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C.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
D.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1分)
“谁需要影评?”这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却成了电影界必须探讨并加以厘清的一大命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需要营销性质的推广,而原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渐显不适应。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出现了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在它们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再者,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诸如此类种种原因,促使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成由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综观国际影评界,近20 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 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在专业影评人众多且写影评历史悠久的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其他一些电影大国的情况也不妙,许多影评人封笔或改行,许多影评杂志发行量剧减。大概只有英国电影学会主办的《画面与音响》还有“新片必评”栏目。
专业影评何以如此消退,如此缺失?上个世纪50 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在安德烈·巴
赞的带头掌舵之下,特吕弗、候麦、里维特等年轻编辑们撰写了那么多的影评文章,为《四百下》、《喘息》等摇旗呐喊,进而催生了20 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上个世纪60——70 年代,善辩又善评的宝琳·凯尔在《纽约客》、《信徒评论》等期刊上,“先发制人”或“隔夜评论”,为许多“新好莱坞”作品“保驾护航”,其犀利而激情的评论“一锤定音”,让该学派的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死回生。这位早先在影院整理影迷观后感、中年才从事影评的才女曾力捧罗·奥特曼的电影为“美国自有声电影以来一部最出色的战争喜剧片”,帮助后者奠定多角色、多线索“复式叙事大师”的地位。同一时期,身兼理论家的安德鲁·萨里斯在《乡村之声》杂志以及《美国电影:导演和导演创作》-书中极力推荐“作者论”,借以提升导演在好莱坞制作体系中的地位。再看罗·艾伯特,从《芝加哥太阳报》到电视专题节目,一直大力推荐介绍艺术上乘的经典影片和“被遗忘的影片”,所写的影评文章(每篇约3000 字)居然荣获“普利策奖”,并引发许多年轻影迷争看“旧片”。他的评论集《伟大的电影》连出了两版。
那么,专业影评今天是否还需要,是否还派用场?赞成者认为,之所以需要,是因为它有助于总结电影制作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向,让电影健康地发展下去;反对者则认为,专业影评已经失去市场价值,“谁在乎它”,理应淘汰。当前世界电影在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同时也在经受变革,遇到各种“瓶颈”问题。比如影片制作高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压得艺术电影的空间越来越小,其观众大量流失;3D 诚然将大批观众拉回电影院,但过于泛滥而忽视“好影片”的其他要素;许多电影大打明星牌,每片必由明星担纲,甚至上百位明星联袂演出一片,致使拍摄成本猛涨,等等。这些情况需要专业影评人从电影艺术专业层面进行深入冷静客观的研究,因此,笔者认为,专业影评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小题1】下列关于需要探讨“谁需要影评?”这个命题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势头的加剧,影片公映注重的是营销,原先为艺术评论的专业影评已经渐显不适应。
B.随着媒体功能扩大和互联网优势发展,在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的竞争和排挤之下,传统的专业影评渐显刻板乏力。
C.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他们也乐于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媒体影评和博客影评对传统的专业影评产生了冲击。
D.当今电影的评论同文学一样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形成了专业影评、媒体影评和网络影评“三足鼎立”的格局。
【小题2】(小题2)下列关于对专业影评的消退和缺失这一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上个世纪50 年代,法国出现了20 世界最伟大的电影运动之一——“法国新浪潮”运动。
B.上个世纪60~70 年代,美国宝琳·凯尔的影评,让许多影片未映先轰动或者起回生。
C.近20 年来有许多电影评论家都已经放弃或中止了原先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美国仅有31 位知名评论家仍在写影评文章。
D.在英国,如今影片发行商都无视影评人,常常绕过他们而直接请媒体发表对新片的“佳评”。
【小题3】(小题3)说说作者对专业影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 分)

6.名著阅读(共1题)

10.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小题1】(甲)从中国古代史中列举一个符合儒家“君子”定义的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人物: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以上语段内容,对孔子的君子观作简要评析。
    

7.语言表达(共1题)

11.
按要求在下文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抗战时期,在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由于物价暴涨,导致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不例外。《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框了一个花边,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报后,读者纷纷叫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