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2793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8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迸发(bèng) 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hè)病入膏肓(huāng) 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
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è)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6.

将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灯泡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后发现L1要亮一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成批死亡。
①、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制作的过程中。
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
③、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俸和个体的象征。
④、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
⑤、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成批死亡。
①、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制作的过程中。
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
③、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俸和个体的象征。
④、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
⑤、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

2.诗歌鉴赏(共1题)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小题3】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小题4】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4.材料作文(共1题)

11.
全国Ⅱ 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5.语言表达(共2题)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13.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本刊支持,进一步提高本刊质量,更好有满足大家⑤ 阅读要求,现本刊⑥ 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附在本期中,本刊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填写读者意见,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6.其他(共1题)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告子上》)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