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A.壶觞(shānɡ) 眷然(juàn) 怡颜(yí) 载欣载奔(zǎi) |
B.祚薄(zuò) 洗马(xǐ) 优渥(wò) 猥以微贱(wěi) |
C.棨戟(qǐ) 簪笏(zān) 睇眄(miǎn) 叨陪鲤对(tāo) |
D.北冥(mínɡ) 翱翔(áo) 斥鴳 (ān) 芥为之舟(jiè) |
①康熙皇帝看着自己眼前这些皇子,自语道:“不知他们哪个能够克绍箕裘,踵武赓续啊!”
②他一向很吝啬,看到家乡人民被洪水坏毁的家园,竟然细大不捐。
③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漫长岁月,薪尽火传,得以延续和发展。
④鲁迅说:“‘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⑤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⑥为了庆祝我方队员铩羽而归,今晚我们定要一醉方休。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A.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
B.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之处我已斧正。 |
C.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宿芥塘佛祠①
【宋】贺铸
青青麰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②麰:大麦。③底许:几 许,多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麰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 |
B.“微径断桥寻古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
C. “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的曲折萦回。 |
D.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先写进入庭院;再写傍晚燃香;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人题字。 |
【小题2】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
A.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
B.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
C.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
D.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 “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保守僵化。 |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隋唐时期,邮驿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全国驿传的正常进行。
隋朝国祚甚短,关于邮驿系统的记载不多,但零星留下的史料足以使人观察到当时邮传的效率。《隋书》记载,隋炀帝亲征高丽,30万大军就是凭邮驿集结的。杨玄感叛乱,隋炀帝两次发兵讨伐,都依靠全国的驿路。
李唐建国后,邮驿制度在隋朝基础上更加完善。在王朝中央和地方,有专职的邮驿官吏。《唐六典》载,六部中兵部下设的驾部郎中,专管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驾部郎中同时也管马政,这样便于邮驿中马匹的统一使用。在地方,诸道节度使下,有专管邮驿的馆驿巡官四名;各州,由州兵曹司兵参军分掌邮驿;到县一层,则县令兼管驿事。至于乡一层,《通典》记载,唐玄宗以前,主理驿务的称为驿将,本不固定,由当地富强之家主之,唐肃宗以后改由政府任命驿长主管。这套十分完备的邮政机构,管理着全国两万多名邮官、驿丁和总计约五万里驿程的邮路。
唐政府还有定期对全国邮驿的考核制度。《唐会要》载,唐宪宗元和年间,曾让各道观察使任命判官,到各州县考核邮驿事务,完成任务者有奖赏,有违法越轨行为者将受到惩罚。考核而外,还有不定期巡视。唐玄宗、肃宗、代宗时都曾派政府大员到各地视察邮驿情况。为保证邮驿正常运行,唐政府在各驿站还设有防兵。唐代宗时在洛阳至淮河的运河两岸,每两驿置驿防兵300人。
唐朝规定,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正常开支 这些驿产包括驿舍、驿田、驿马、驿船和有关邮驿工具、日常办公用品和馆舍的食宿所需等等。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中说,唐朝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府舍必皆宏敞;唐朝驿舍也丰屋美食,比较雄大。唐朝的驿田,按国家规定,数量也较多,据《册府元龟》裁,唐朝上等驿拥田达2400亩,下等驿也有720亩。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其他收获,也用作驿站日常开支。唐朝陆驿备有驿马,水驿备驿船。按《唐六典》规定,陆驿上等者每驿配备马75至60匹不等,中等驿配45至18匹,下等驿配12匹至8匹。有些驿站还配有驿驴。水驿则配备驿船,从四艘至一艘不等。唐政府每年从全国各地收上驿税150万贯左右,分到每个驿站经费约1100贯。
沿途从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待遇是优厚的,连基层邮驿一站之长的驿长,也能过上悠闲生活。太平时期有些小站驿长,因客稀事简,有时竟能以诗酒消磨时光。唐代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说: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道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李商隐也有诗日:绛台驿吏老风尘,耽酒成仙几十春。当然这是个别的例子。一般情况下,驿长的邮务还是繁忙的,就像柳宗元《馆驿使壁记》所说:告至告去之役,不绝于道;送往迎劳之礼,无旷于日。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唐王朝建立后,非常重视邮驿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建立了十分完备的邮政机构,无论中央和地方,都有专职的邮驿官吏。 |
B.唐朝地方各级邮政官员由政府统一任命,全国共有两万多名邮官、驿丁,邮路驿程总计约五万里,邮驿事业已经相当发达。 |
C.唐代邮驿系统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兵部的驾部司,驾部郎中专管国家驾舆和驿传之事,还兼管马政,以方便邮驿中马匹的调用。 |
D.唐政府对全国邮驿系统有定期考核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还有不定期巡视,各驿站还设有驿防兵,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 |
A.唐朝允许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拥有驿产,按照驿站等级驿产也各有不同,这样可以自筹经费,既保证了邮驿正常开支,还能给国家上税。 |
B.唐代几任皇帝都很关注邮驿系统的运行情况,宪宗曾让各道观察使任命判官到各州县考核邮驿事务,玄宗、肃宗、代宗也曾派政府大员视察过。 |
C.唐朝的邮驿分为陆驿和水驿,陆驿的运载工具主要是驿马,有些驿站也有驿驴,而水驿运载工具则是驿船,运载工具的多少由驿站的等级决定。[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
D.唐朝驿长通常比较忙碌,几乎每天都有繁忙的邮役和应酬,当然太平时期也有些小站驿长,事务不多,还能有时间饮酒诵诗,生活悠闲自在。 |
A.隋炀帝亲征高丽和两次发兵讨伐叛乱,都通过全国驿路集结和运送大军,可见隋朝很重视发展邮驿事业,有了相对完善而有效的邮驿系统。 |
B.唐王朝有着完备的邮驿管理制度和充足的驿传经费,而从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也能享受优厚的待遇,这是唐朝邮路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 |
C.唐代邮驿系统为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政府每年能收上驿税150万贯左右,文人墨客也留下一些有关驿站的诗文,成为文坛佳话。 |
D.唐朝崇尚排场,这点在邮驿系统也能表现出来,不仅城郭宽广,街道正直,丰屋美食,而且驿产丰富,就是下等驿站也拥有720亩田产。 |
5.材料作文- (共1题)
关于“路”,古往今来的人们有很多感受和思考。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王安石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鲁迅说: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对于“路”,你有什么思考?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两句或几句,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6.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