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材料一 2014年8月25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全线开通。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材料二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下图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3)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区位优势。
(4)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下图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3)分析新疆适合长绒棉生长的区位优势。
(4)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 (共12题)
2.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小题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小题3】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小题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小题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千米 | B.280千米 | C.380千米 | D.480千米 |
A.引入灌溉水源 | B.增加土壤肥力 | C.平整土地 | D.排水 |
A.热量条件 | B.土壤条件 | C.降水条件 | D.光照条件 |
A.天然林 | B.水源林 | C.湿地 | D.草地 |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小题3】若要防止水文站所处河段发生洪灾,根本措施是( )

【小题1】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最小 | B.乙时最小 |
C.乙时最大 | D.甲、乙两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
B.围湖造田,洞庭湖蓄水减少 |
C.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
D.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
A.在处上游修建水库 | B.在上游植树造林 |
C.在洞庭湖处退耕还湖 | D.在水文站所处河段加固河堤,疏浚河道 |
5.
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
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
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6.
牛仔裤是根据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牧民所穿裤子改造而来,选料多为粗棉布,非常耐磨耐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能够为牛仔裤提供原料的农业带是( )
【小题2】形成农业带③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②为玉米带,美国玉米带与我国东北玉米带都为商品谷物农业,是因为二者共同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小题4】有利于①农业带作物夏季生长和秋季收摘的天气条件是( )
【小题5】20世纪30年代,②农业带所在地区出现大规模“黑风暴”,其治理措施主要是( )
【小题6】图中④农业带灌溉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能够为牛仔裤提供原料的农业带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B.靠近海洋,水热资源充足 |
C.人口稠密,靠近消费市场 | D.地形崎岖,降水较少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⑤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A.夏季多雨,利于其生长 | B.秋季少雨,利于其成熟和收摘 |
C.秋季多雨,利于其栽种 | D.夏季少雨,利于田间管理 |
A.休耕 | B.轮作 | C.免耕 | D.植树种草 |
A.地形 | B.灌溉水源 | C.热量 | D.光照 |
7.
11月3日,我国首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全国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小题2】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 )
① 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②生产结构太复杂
③生产结构单一
④环境污染严重
【小题3】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
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小题1】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铁矿资源丰富 | B.煤炭资源丰富 | C.水资源充足 | D.内河航运发达 |
① 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②生产结构太复杂
③生产结构单一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8.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平原,从工业化时期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及便利的交通条件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有: ( )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小题2】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 积极整治环境 ② 扩大工业规模③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④ 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小题1】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有: ( )
①地形平坦,水能丰富②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④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 积极整治环境 ② 扩大工业规模③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④ 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9.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大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序号分别是( )
【小题2】自1986年至1994年( )

【小题1】图中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序号分别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③、①、② | D.③、②、① |
A.三大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 B.第二产业重心向东南移动 |
C.第一产业重心向东北移动 | D.第三产业重心向东南移动 |
10.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小题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小题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 B.②①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① |
A.地表起伏增大 | B.河流含沙量增大 |
C.土壤质地变差 | D.植被条件变差 |
11.

【小题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其主气源地的是
【小题2】建设西气东输支线工程的目的有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小题3】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轮南—上海)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是
①覆盖区域更广
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③沿线经济更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其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 | B.俄罗斯 | C.西亚 | D.乌克兰 |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①覆盖区域更广
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③沿线经济更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12.
【小题1】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小题2】图中a、b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小题3】造成图中a工程的资源调出区面临此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4】图中a工程的资源调出区的环境问题易导致的灾害天气是( )
【小题5】治理图中a工程的资源调出区的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 B.a、c、b | C.c、a、b | D.b、c、a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 B.水污染、水土流失 |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C.植被稀疏,土地裸露 | D.人口迅速增加,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A.寒潮 | B.沙尘暴 | C.台风 | D.伏旱 |
A.退耕还林还草 | B.增加灌溉面积 | C.鼓励发展种植业 | D.发展节水型农业 |
13.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小题2】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对生态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A.水资源增多 | B.水中污染物减少 |
C.下游不易发生洪涝灾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