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169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6

1.判断题(共8题)

1.
长江下游地区面临的问题是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2.
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
3.
青藏铁路沿线花费巨资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这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人地关系思想
4.
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5.
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是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
6.
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相同的
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8.
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注意水质治理和节约用水。(  )

2.综合题(共1题)

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为美国的__________工业区,乙图为德国的__________工业区,两工业区目前都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阶段。
(2)甲图中A城市(匹兹堡)初期阶段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
(3)试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乙图所示工业区的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4)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使区域经济得到复苏,图示两工业区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也是传统工业区。针对辽中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开源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18题)

10.
有关英国、日本在地理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①两国都是处在北纬40°~60°的岛国 ②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英国能源丰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  ④日本工业多“临海型”布局,英国工业多“资源型”布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
关于英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
B.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C.英国很早就是世界著名的海运国
D.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生长,乳畜业发达
12.
南水北调工程体现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影响最深的是
A.蒸发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
13.
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流域的形状
③流域的面积
④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
⑤支流分布特征    
⑥流域内的人类活动
A.④⑤B.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14.
下列现象属于“人类中心论”思想造成的是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
B.近来台湾地震活动频繁,对台湾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C.台风频频登陆,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D.我国沙尘暴天气持续40天,增加近4倍
15.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小题3】①对②的影响是
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产废弃物
C.产生生活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16.
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
【小题2】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节约能源B.保护森林
C.保护耕地D.提高人口素质
【小题3】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经济增长为主B.经济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17.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A.差异 整体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相对一致 差异D.地带 非地带
18.
图中甲表示我国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箭头1、2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分别是
A.水源、劳动力B.资金、能源
C.劳动力、能源D.能源、信息
19.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848年前后,芝加哥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小题2】20世纪上半叶,有关芝加哥的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由协调走向不协调B.此阶段资源面临枯竭,失业率高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D.此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20.
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①长江中上游山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大堤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2.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流域应(  )
A.大力提高上游地区航运能力
B.在下游地区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C.注重保护调水工程的水源地
D.扩大全流域水库的防洪库容
【小题2】长江下游经济圈较上游经济圈(  )
①工农业基础好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经济腹地广
⑤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⑤
23.
我国正逐步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的是
A.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B.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C.增加资源进口,维持经济高速增长D.环境污染较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
【小题2】我国提出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有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 ②单位GDP资源消耗量大
③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④经济发展速度快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24.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可以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
②调水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③可以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
④有利于调入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5.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B.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D.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
26.
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D.湿地面积增加
27.
阅读西气东输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小题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哪些资源与能源问题?   
①资源浪费严重   ②能源结构的改善 
③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小题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综合性

4.选择题(共4题)

28.把3.1415取近似数(精确到0.01)为{#blank#}1{#/blank#}.
29.把3.1415取近似数(精确到0.01)为{#blank#}1{#/blank#}.
30.有一个气球在空中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气球的(    )
31.

如图,在△ABC中,D为AC边的中点,且DB⊥BC,BC=4,CD=5.

5.填空题(共2题)

32.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四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依据是________。 其中II自然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受自然条件影响,Ⅱ区与Ⅲ区的农业生产以_____业为主,Ⅰ区的农业生产以____业为主。
(3)比较AB两区域,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要素入手,也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要素入手。
33.
上图是“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恶性循环示意图”,下图 是“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把下列A、B、C、D、E字母填入上左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A.粮食需求量增加B.粮食产量下降
C.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过度放牧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三者,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下图中,A处地形相对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     
B处若作为农业用地,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应采取
D处应修建 工程。
(3)人类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8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