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163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9

1.选择题(共20题)

1.
下列句子中加词线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风度
B.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比:比较
C.乃引其匕首秦王提:提起
D.秦王复击轲,八创被:受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3.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用亡郑以陪邻②朝济而夕设版
B.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②击沛公于坐
C.①吾还也②此志不在小
D.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已知函数f(x)= {#mathml#}{x2x0x2x>0.{#/mathml#}
5.已知函数f(x)= {#mathml#}{x2x0x2x>0.{#/mathml#}
6.已知函数f(x)= {#mathml#}{x2x0x2x>0.{#/mathml#}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 表判断
B.朝济而夕设焉   筑土墙用的夹版
C.失其所,不知   一同
D.秦伯悦,与郑人 盟誓
8.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如今人刀俎,我为鱼肉②何辞
B.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②项王未有
C.①其意常在沛公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①故遣将守关,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然而不胜,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之金千斤购:买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穷
C.秦之将军,可谓深矣遇:遇到
D.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10.已知二次函数f(x)=ax2+x+1,a∈R,a≠0).
1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如恐不胜:胜利
B.秦时与臣游:游玩
C.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D.道芷阳行间:间接
12.已知函数f(x)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3•2x﹣2x
13.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B.①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笑武阳
C.①臣得有以报太子②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D.①秦遇将军,可谓深矣②以解燕国
14.已知f(x)是定义在区间[﹣1,1]上的奇函数,且f(﹣1)=1,若m,n∈[﹣1,1],m+n≠0时,有 {#mathml#}f(m)+f(n)m+n{#/mathml#} <0.

(Ⅰ)证明:f(x)在区间[﹣1,1]上是单调减函数;

(Ⅱ)解不等式f(x+ {#mathml#}12{#/mathml#} )<f( {#mathml#}1x1{#/mathml#} );

(Ⅲ)若f(x)≤t2﹣mt﹣1对所有x∈[﹣1,1],m∈[0,1]恒成立,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15.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寿:祝寿
B.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嫌怨
C.入前为寿若:如果
D.常以身蔽沛公翼:翅膀
16.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tx2﹣6x+t2<0的解集是(﹣∞,a)∪(1,+∞);函数f(x)=﹣ {#mathml#}13{#/mathml#} tx2+ {#mathml#}23{#/mathml#} ax﹣8.
17.已知函数f(x)=ex﹣ex(x∈R,且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8.近年来,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垢病的焦点之一。这启示我们(   )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夫晋,何厌之有 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贰于楚也
D.若舍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而出
20.已知函数f(x)=x2﹣2ax+3.

2.话题作文(共1题)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3.诗歌鉴赏(共1题)

22.
阅读下面一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所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质于秦,归 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口     灭口: 杀死
C.太子席而请     避:离开
D.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樊将军亡秦燕 ②有如此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谓太傅鞫武曰 ②孰能讥之乎
C.①然后可图也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光不敢乏国事也    ②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④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2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大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 “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注释:①几:接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一:统一,一致
B.察孝廉,辟丞相府,州留参军事表:上表
C.太祖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善:认为……对
D.阜内有超之志,而未得其便报:报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②资政殿学士行
B.①马超战败渭南也②公子闻,往请,欲厚遗
C.①使从弟岳城上作偃月营②赵尝五战
D.①袁公宽不断②缇骑按剑前.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阜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②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③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④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⑤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⑥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同讨伐马超。他们在卤城一同起兵,杨岳等人在冀城响应,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3分)
②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3分)
③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4分)

5.语言表达(共3题)

25.
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分”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一个句子(不能用“眉睫”)。(4分)
示例: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句中的“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答:     
26.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语意照应,语气连贯,句式一致。(4分) 
中国古老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和谐”二字就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谐”字分解为“言”和“皆”,意为人人都能言所欲言。和谐就是指国富民强的中国, ,和谐是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27.
下面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关于教育问题说的一段话,请提取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超过18个字)(4分)
杨福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0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