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13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5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来,“勒索病毒”肆虐,相关统计数据令人叹为观止:全球20多万家机构的电脑中毒,中国近3万家机构的电脑运行受到影响。
B.在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等方面,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研制人员宵衣旰食、戮力同心,共攻克了102项技术难题。
C.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与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会谈,被大而化之地认为是为修复两国已出现裂痕的外交关系而举行的。
D.即将来临的中国品牌时代,需要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肩负着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历史使命。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随着可操纵粒子数的增加,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呈指数增长,可以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取有效解决方案。
B.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上任后的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出访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这将推动欧盟关系迈出了新的一步。
C.接到系统指令后,天宫二号上的“补加驱动器”就会控制液体管路阀门的开关,调节流量、流速,以确保推进剂补加安全进行。
D.许多国家元首亲自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刚到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时,许多人还不认识。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怀友二首(其一) 郭祥正
夕阳在窗户,凉气何处来?
微风泛庭柯,萧萧历空阶。
抱琴一写之,冰霜溅孤怀。
但惜对樽酌,而无良友偕。
聊将幽独思,滔滔寄长淮。
(1)诗歌开头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冰霜溅孤怀”的“溅”字看似寻常,实则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信陵君者,魏公子无忌也,曾窃符救赵。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强秦之暴亟矣   亟:同“极”
B.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诛:责备
C.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树:建立
D.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衔:衔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则魏且为之后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①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 ②皆以美于徐公
C.①有重相而无威君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①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B.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C.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D.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的罪过,不在于盗窃兵符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B.在信陵君窃取兵符这件事情上,魏王也不是没有过错的,否则,兵符好好地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窃取到呢?
C.信陵君想方设法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也根本不是为了赵国,其实就是为了解救平原君。
D.兵符,用铜、玉或木石制成,分为两半,一半留存国君,一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疯子鲍仁文 
王安忆
鲍仁文缠定了老革命鲍彦荣,要了解他的生平,以著成一部长篇小说。题目已经起定,就叫作《鲍山儿女英雄传》。老革命这一生尽管有过几日峥嵘岁月——跟着陈毅的队伍打了好几个战役,可谓是九死一生,眼下每月还从民政局领取几元津贴——可他极不善于总结自己,也一无自我荣耀的欲望。他最关心的是一家六七张口,如何填得满。见了鲍仁文成天拿了个本本问那早已作了古的事,而且问了一遍又一遍,心下早已烦了。想起身而去,又经不住鲍仁文烟卷的笼络。十分的受折磨。
“我大爷,打孟良崮时,你们班长牺牲了,你老自觉代替班长,领着战士冲锋。当时你老心里怎么想的?”鲍仁文问道。
“屁也没想。”鲍彦荣回答道。
“你老再回忆回忆,当时究竟怎么想的?”鲍仁文掩饰住失望的表情,问道。
鲍彦荣深深地吸着烟卷:“没得工夫想。脑袋都叫打昏了,没什么想头。”
“那主动担起班长的职责,英勇杀敌的动机是什么?”鲍仁文换了一种方式问。
“动机?”鲍彦荣听不明白了。
“就是你老当时究竟是为什么,才这样勇敢!是因为对反动派的仇恨,还是为了家乡人民的解放……”鲍仁文启发着。
“哦,动机。”他好象懂了,“没什么动机,杀红了眼。打完仗下来,看到狗,我都要踢一脚,踢得它嗷嗷的。我平日里杀只鸡都下不了手,你大知道我。”
“这是一个细节。”鲍仁文往本子上写了几个字。
“大文子,你赔了这么多工夫,还搭上烟卷,是要干啥哩?”他动了恻隐之心,关切地问道。
“我要写小说。”鲍仁文回答他。
“小说?”
“就是写书。”
“是民政局让你写的?”
“不是。”
“是公社要你写的?”
“不是。”
“那是给谁写的呢?”
问到了文学的目的,鲍仁文作难了。这是历代多少大文豪争辩不清的问题,他小小的鲍仁文作何回答。他只草草地说了一句:“我自己想写呢!”
“写成书能得钱吗?”老革命锲而不舍地问道。
“没得钱。‘文化大革命’了,稿费取消了。”鲍仁文耐着性子解释道。
“那你图啥?”又回到了“文学的目的”的问题上。
鲍仁文不再回答,只是微笑了一下,笑得有点忧郁。停了一会儿,他又问:
“我大爷,你老再说说涟水战役可好?”
鲍彦荣沉默了一会儿,从兜里摸出烟袋。
“你老吸这个。”鲍仁文递上烟卷。
“我还是吸这个过瘾。”鲍彦荣执意不接受烟卷,他忽然觉着自己在小辈面前做的有点不体面。
鲍仁文只得自己点了一支吸起来。
烟雾缭绕着一盏油灯,一点火光跳跃着,把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鬼似的乱扭着。
影子在霉湿的墙上扭着,忽而缩小,忽而护张起来,包围住整间屋子。人坐在影子底下,渺小得很。
“我要写一本书。”他心想。他在县中念了二年,晓得苏联有个高尔基,没上过一天学堂,结果成了大作家;他有一本《创业史》,听说那作家是在乡里的;他有一本《林海雪原》,听说那作家是个行伍出身,不识几个字的……古今中外,无穷的事实证明,作家是任何人都能做得的,只要勤奋。“勤奋出天才”,他写在自家床上。
他没日没夜地写着,写在中学里没用完的练习本上,写了有几厚本了。他大他娘要给他说媳妇,他也拒绝了。先著书,后成家,这也是他的座右铭,记在了心里。
人家叫他“文疯子”,这里有着几重的意思,也真有点意味深长啊……
面对大家善意的讥讽,他不动声色,心里想着他记在本子上的又一句话:“鹰有时飞得比鸡低,而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
现今文艺刊物多起来了,天南海北,总有几十种。鲍仁文往四面八方都寄了稿。寄出去一份,他就增加一份期待。他的生活里充满了期待,没有空隙去干别的了。他和他老娘那三亩四分地里,苗比别人少,草比别人多。
有一年发大水,村里出了一个舍己救人的小英雄,鲍仁文熬了几宿,写出一篇报告文学。地区的《晓星报》收到稿子,编辑传阅了一下,都觉得事迹是可以的。就是,怎么说呢?文章还要润色。报社就派一位胡姓记者来和鲍仁文同志合作,一起完成这篇报告文学。说是合作,其实就是鲍仁文提供材料,胡记者执笔。弄了两天,鲍仁文只动了嘴,却没有动笔,心里是很不过瘾的。
一周以后,《晓星报》上头条登出了文章:《鲍山下的小英雄》。他的名字赫然地用铅字印在了题目下边,胡记者后边。文章写得很长,很详细。他对着那报纸,心跳得厉害,象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镇定了一会儿,他开始看文章,心跳渐渐缓了下来,正常了。文章里没有一句是他写的。他慢慢地平静下来,又从头看了一遍。这一遍,他发现有几句话一定是出自于他最早的原稿。当他看到第五、六遍的时候,他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他确确实实地认可了,这是胡记者的文章,也是他鲍仁文的文章。他的文章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他的名字,终于用铅字印出来了。这铅字,便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
(节选自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小鲍庄》,有删改)
【小题1】第一段写出了老革命鲍彦荣接受采访时“烦”且“受折磨”的心理活动,对表现鲍仁文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烟雾缭绕着一盏油灯,一点火光跳跃着,把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鬼似的乱扭着。
(2)面对大家善意的讥讽,他不动声色,心里想着他记在本子上的又一句话:“鹰有时飞得比鸡低,而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
【小题3】文中说“人家叫他‘文疯子’,这里有着几重的意思,也真有点意味深长啊……”,请你简要回答有哪几重意思。
【小题4】有人说,在小说的情节安排上,如果发表的那篇报告文学是鲍仁文独立完成的,或许更能表现他“文疯子”的特点;也有人说,文中的情节安排更符合生活的真实。请谈谈你的看法。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游记》为何以神话小说定型  
竺洪波
按一般文学史常识,以书名“西游记”所标,表现“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理应是一部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正如《马可•波罗游记》和《鲁滨逊漂流历险记》。当然,从“取经求法”的佛教题材上看,《西游记》则更有理由是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然而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却偏偏是一部恣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这一“反差”中隐含着《西游记》演化的机制与线索。
最早记载取经史实的是玄奘《大唐西域记》。大唐初年,国门未开,虽然历史上不乏张骞、班超、朱士行、法显等先贤的“通西域”之旅,但国人对西域的认知尚停留在想象层面。西域,狭义所指为我国西部领土,广义上则泛指包括今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玄奘《大唐西域记》所指大约介于两者之间。因为地理、气候、语言、宗教和历史的特殊性,《大唐西域记》所记西域见闻颇具神奇性,有的径直就是微型神话。
另一部重要史著是慧立、彦悰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归来,唐太宗特制《圣教序》予以表彰,慧立、彦悰为了美化师尊的人格、功绩,又在传记里加入了许多神话因素。仿佛玄奘取经是“承天命”,有神力相助。《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取经史实最为详尽,胡适称它为“中国传记中第一部大书”,“极大地强化了玄奘取经的‘神话化’方向”。
据目前资料,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品是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正是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就神话渊源而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影响之一是首次加入神话人物。最重要的是首次加入猴行者,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直接奠定了后世《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另一神话人物是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他曾邀请三藏法师在天界水晶宫讲《法华经》,作为奖赏,赐隐形帽、金镮锡杖、钵盂三件法宝。
由于猴行者等神话形象的加入并成为主人公,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结构的变化。玄奘是得道高僧,然终为凡人,以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世界,所以取经途中所见所闻不过是西域之道里风俗,所历险难也不外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毒虫猛兽的危害。而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他亦人亦猴,亦仙亦妖。这样人物必然有超越常人的生活逻辑:他能腾云驾雾,变化作法,自然灾难不足以成为其对手,故必须引入妖魔鬼怪;为了保证取经成功,他到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水晶宫求得护法之宝隐形帽、金镮杖、钵盂各一件,这就使作品引入了神;一般得道高僧只是精通佛理而已,既不能长生,又无诸般神功可言,所以取经对象必须是一位若即若离、至高无上的佛主。这样,神、佛、魔三者齐集,作品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此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了降妖模式。玄奘取经,历难无数,《西游记》作九九八十一难,历难的主要模式是降妖伏怪。而这无疑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首见。今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以确定的历难故事为树人国遇妖术、火类坳遇白虎精、九龙池遇九头鼍龙。三难数量虽少,但意义远大。它将历史上玄奘所历“此等危难,百千无以备述”的情形拟人化,将历难对象由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变为妖魔鬼怪。这三个除妖故事也为后世《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基本类型。胡适认为它是《西游记》唐僧历难的主要来源和缩影。
(节选自2017年04月28日《文汇报》)
【小题1】关于《西游记》,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按文学史常识分类,《西游记》既不是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也不是弘扬佛法的宗教书,因而被定义为恣肆汪洋、瑰玮壮丽的神话小说。
B.《西游记》取材于最早记载我国古代先贤“通西域”之旅的《大唐西域记》,《西游记》内有我国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地区的记载。
C.在成书过程中,《西游记》还借鉴了对玄奘取经史实记载最为详尽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进一步强化玄奘取经仅是人力所为这一事实。
D.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品是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小题2】下列关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对《西游记》影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加入神话人物,并让神话人物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奠定了后世《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
B.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也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引入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这一神话人物,并让他赐予三藏法师法宝,为后世《西游记》有关佛的描写奠定基础。
D.《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的降妖模式,虽然见于记载能确定的历难数量少,但为后世《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基本类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所记的西域见闻非常神奇,这与他走过地区的地理、气候、语言、宗教和历史的特殊性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B.本文在第三段最后引入胡适的观点,是为了进一步佐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西游记》神话化影响的观点。
C.玄奘是得道高僧,然终为凡人,以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世界,所以,他的主人公地位必然要被猴行者等神话形象所取代。
D.《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黑松林三藏逢魔”故事类型显然受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降妖伏怪模式影响。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水,我做梦都(神往/前往)的地方!最近终于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圆了我的夙愿。这里拥有上千平方千米的丹霞奇观。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这一带峡谷(密集/密布),沟壑纵横,形成众多引人入胜的峡谷奇观。三千多个大小瀑布分布在区域境内,形态各异,一步一景,。在这些数不胜数的峡谷中,风溪河尽头的赤水大瀑布峡谷当推第一。驱车前往,很远就能听到大瀑布先声夺人的雄浑轰鸣声。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似万马捣蹄,像冲天爆竹,类拍岸浪涛。沿石径向瀑布移步,穿行遮天蔽日的林荫道,心神振颤摇荡,胸怀宽广豪放。峡谷深处,;一天到晚,不论昼夜,时时(飘扬/飘洒)着漫天的雨雾。如此神奇的峡谷,在赤水数千大小不一的峡谷中绝无仅有,怎能不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壑(hé)  夙愿B.数(shù)  驱车
C.浑(hún)  蔽日D.笼(lǒng)  振颤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前往  密布  飘扬B.神往  密布  飘洒
C.神往  密集   飘扬D.前往  密集  飘洒
【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美不胜收,闻名遐迩    ②一年四季,不分寒暑
B.①闻名遐迩,美不胜收    ②一年四季,不分寒暑
C.①闻名遐迩,美不胜收    ②不分寒暑,一年四季
D.①美不胜收,闻名遐迩    ②不分寒暑,一年四季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欲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想与明月一同长存人间的美好愿望。
(2)李商隐《锦瑟》中形容浮生若梦,变幻莫测,杜宇化鹃,悲啼不止的诗句是“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宋荣子具有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光荣与耻辱界限的定力。

6.语言表达(共2题)

9.
以“《答案在风中飘荡》”为开头将下面几个短句改写为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2016年,鲍勃•迪伦终于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者。
(2)鲍勃•迪伦的诗歌《答案在风中飘荡》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3)鲍勃•迪伦1941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
(4)鲍勃•迪伦让音乐真正变成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一个工具。
10.
下面是某校语文读书会向各班发出的《倡议书》部分内容,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极,人类最后到达的一个大陆,地球最南端的最后一块净土。这里是极为酷寒的地界,更是每一颗心灵愿意抵达的诗与远方……从今天开始至6月1日,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第20届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也将荣幸地在北京举行。
同学们,请趁着“绿色环保”的东风,去拜读关于南极的好书吧!《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南极“忍耐号”历险记》《库克船长日记》……一本本充满奇幻、精彩纷呈的奇书,将带领我们去真切地感受、了解南极,去领会库克船长“我打算不止于比前人走得更远,而是要尽人所能走到最远”的至理名言。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和 _____。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和_____。

7.命题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未来,即将到来的时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登陆未来呢?可以从书房登陆未来,让读书成为登陆未来的载体;可以从网络登陆未来,让网络成为登陆未来的载体;可以从梦想登陆未来,让梦想成为登陆未来的载体……
请以“从这里登陆未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