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A.在《祝福》中,我虽然早已不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但是对祥林嫂的问题却作了含糊的回答。 |
B.像祥林嫂这样连遭不幸、孑然一身的贫困妇女,是多么需要别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啊。 |
C.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封建宗法势力的吃人实质,在《祝福》这篇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D.小说中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居然在儿子死后把儿媳卖到深山野墺里赚钱。 |
A.伺cì候 便biàn宜 洗漱shù 笑靥yè |
B.朱拓tuó 监jiān生 执拗niù 间jiàn或 |
C.臭xiù迹 炮pào烙 吞噬shì 敛声屏bǐng气 |
D.寒喧xuān 赝yàn品 新正zhèng 万马齐喑yīn |
A.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
B.“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
C.“就是——”她放低了声音说,“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
D.“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毛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表现于毛笔,其发展又取决于毛笔。汉字形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②这是很难“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⑥这就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
A.④③⑤①⑥② | B.④③②⑤①⑥ |
C.④③①⑥②⑤ | D.⑥④③⑤①② |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
2.话题作文- (共1题)
(1)湖南卫视热播的音乐节目“歌手”上,谭晶、林志炫、李健等歌手频频演唱具有浓郁民族元素的“中国风”歌曲,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2)2016年中国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表示愿意与中国的友谊“更拉近一层距离”;近年来,德国政要和商界精英聚会时经常喜欢聆听中国洞箫的演奏。
(3)3月23日晚,在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上,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1:0击败宿敌韩国队后,赛事主办地长沙的民众齐唱起了《浏阳河》,用非常“中国”的方式进行庆祝。
(4)美国在崛起之前,文化上追捧欧洲,有着很自卑的文化心理。随着美国的国力提高,美国本土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请以“国家强大与民族文化的自信力”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问说(节选) 清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 |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 戒除 |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
A.问焉以求一得 问之人以试其能 |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D.好学而不勤问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 | B.①③⑤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饱满的情感、精巧的构思、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他们各自对生活的追求,表现了“我”对父辈生活的深深思索。 |
B.本文选材上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但却以小见大,表现了父辈深深扎根于土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
C.文中划线处,(11)段中写到爸爸“神色黯然”、“挤出一丝笑”,刻画了爸爸内心复杂的情感,包含了不忍分离的父子情深,也包含了父亲对祖业无人继承的失落。 |
D.文章最后,爸爸送“我”的一双“新雨靴”,蕴涵着爸爸希望“我”学成归来,改变家乡面貌的深沉嘱托。 |
E.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以深沉的笔调,表现了无私的父爱和父子情深;同时也表达了曾经对父亲不理解的悔恨。 |
【小题3】作者说:“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你怎样理解?
【小题4】文中的父亲是一位生长于江南贫苦农村的农民,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5.名著阅读- (共2题)
A.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创作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
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
C.《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代表作还有《太阳照样上升》、《百年孤独》、《丧钟为谁而鸣》等。 |
D.“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作品分别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
A.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
B.儒家的经典著作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分别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分别为《诗》、《书》、《礼》、《易》、《春秋》。 |
C.“敕造宁国府”的匾额和“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都彰显着贾府的地位和气派,《祝福》中关于四叔书房的描写有助于塑造鲁四老爷这一封建卫道士的形象。 |
D.《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一个古巴老渔民桑地亚哥,他是海明威着力塑造的一个“硬汉”形象,他历尽辛苦捕捉到的一条大鲨鱼,最终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话题作文:(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