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双语中学、德州五中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0036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7

1.选择题(共4题)

1.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加点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多少次,我穿行在莽莽大山,看沟壑纵横,怪石lín(  )峋,体会幽谷深静,小鸟欢唱,秋虫低徊,这是跋涉生命的旅途之美。春,之所以明媚,是因为漫长冬的孕育;而夏之所以xuàn(  )烂,是因为有狂风暴雨的淋漓与酣畅;而秋之所以成熟,是因为厚积薄发的积淀和历练;而冬之所以静美,是因为北风的遒劲和大雪的纷飞。
A.嶙  炫   ɡān   jìnɡ
B.磷  炫   ɡān   jìn
C.磷  绚   hān   jìn
D.嶙  绚   hān   jìnɡ
2.
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省举行的青少年创意大赛,许多中小学生的创意自出心裁,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B.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C.近日,雪后初霁,被冰封的南岳衡山风景区,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迷人,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D.特朗普做出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决定,再次捅了马蜂窝,得罪了所有的穆斯林国家。盟友也纷纷倒戈相向,致使美国在中东陷入了孤立。
3.
“写篆容易识篆难”,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它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其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请你观察下列四幅作品,符合篆体特点的一项是( )
A.
B.
C.
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如对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为薨、百岁等;对父母之死称见背、崩等;对佛道徒之死称坐化、仙游等。
B.黄金台,亦称招贤台,又称金台、燕台。据史料考证,战国时期燕昭王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
C.传说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D.古代人作揖的方式有很多,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于见面、告别等场合;相反的手势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梅花
陈亮 【宋】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小题1】根据诗歌体裁划分,本诗属于_________,诗中的韵脚为____________。
【小题2】“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该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细读句子,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诗句内容。
【小题3】诗中的梅花具备什么特点?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资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北定中原 北:______
(2)庶竭驽钝 竭:______
(3)臣不胜受恩感激 胜:______
(4)临表涕零 零: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结合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乘舆马
(2)桥下
(3)天下用法为之轻重
【小题2】在文中找出与“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小题3】翻译下面的语句。
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小题4】请概括张释之的人物形象。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槐花
汪曾祺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50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返。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50了,女人也就是30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礼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
【小题1】本文以“槐花”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第段中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富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2)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小题3】请概括文中“女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小题4】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小题5】文章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是用绣针引绣线在绣地上穿绕,形成以绣线为主或者以线固定其他绣材为图案的一种装饰方法,结合不同的配色,形成不同的绣品。
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据考出现在西周。1974年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鱼伯墓中,发现了留存于泥土中的刺绣痕迹。史料记载,西周时期的贵族服装多以刺绣装饰,并将之用于国家之间交流馈赠的礼物。春秋战国时期,刺绣走出宫廷,来到民间,自此,庶民之衣与军队之旗上出现了刺绣的纹饰。
刺绣在汉代蔚为流行,尤其在西汉时,是与织锦齐名的珍品,常常是“锦”“绣”并称,形容国运昌盛也习用“锦绣江山”加以形容。汉高祖时曾明令商人“勿得衣锦绣”,将是否穿戴刺绣服饰作为评判阶级高低的标准。
对刺绣而言,针法极为重要,它是指用针引线穿绕绣地的方法,包括其穿绕形式和结果。最早的刺绣针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完全用锁绣针法绣成于帛。唐以后,刺绣针法出现了变化,在传统锁绣针法外出现了平绣等针法。明清时期,出现有双面绣。此外,丝绸之路上的刺绣针法在历史上还出现过“加物绣”,如钉珠绣。1997年在昭苏波马黄金墓出土的一块长25厘米、宽13厘米的金珠绣绮残片上出现了“珠绣”。清以后,刺绣针法在新疆各少数民族刺绣中流行开来,针法上不断融合。
【小题1】选文主要介绍了刺绣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小题2】选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5.综合性学习(共2题)

10.
根据下面内容代写的一份通知有五处错误,请改在后面。
会议主题:爱的力量
会议内容:筹备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
出席对象:学生会干部,各班班长。
会议地点:政教处办公室。
会议时间:11月15日下午5时

修改意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菊花在文明古老的华夏已有3000余年,菊花及其文化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参与学校以“走近菊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11月1日,2017年德州锦绣川景区第三届秋菊展开幕,在锦绣川景区东风路桥岔河西岸北侧广场,4000余株秋菊争奇斗艳,引来大批市民参观。今年的菊花展展出了独头菊、多头菊、案头菊、大立菊、盆景菊和悬崖菊等造型,包括“泉乡万胜”、“唐宇霞辉”、“唐宇月舞”、“紫鹭飞佩”、“沽水流霞”、“紫燕翻飞等120余品种。
材料二:一组关于菊花的诗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菊花是德州的市花,德州又被称为菊城,请你为锦绣川菊花展写一句广告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菊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12.
又一年春燕归巢,又一年秋去冬来;又一次黄昏后的徘徊,又一次灯盏下的凝视……只为曾有过的约定。
请以“美丽的约定”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书写规范 ,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