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乙说明1985年—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影响。

(1)从三大自然区看①地和③地位于 ,②地位于 ,④地位于 。
(2)从三个经济地带看,数字代表的省区位于东部地带的是 ,位于中部地带的是 ,位于西部地带的是 。
(3)①和②所在的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4)③所在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形成这种巨大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西侧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高发区,简述该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小题1】A区域绿洲上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
A.降水少,地下水含糖分较多 |
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
C.土壤含糖分多,利于瓜果的生长 |
D.云量多,光照弱,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C.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
洞庭湖原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现已退居第二。明清时期,洞庭湖面积最大可达6000km2,现在的洞庭湖面积为2820km2。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洞庭湖面积缩小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原因是( )
A.水资源减少 | B.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①入湖河流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扩大湖盆面积
④入湖河流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堤坝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小题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

【小题1】该国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 B.工业化速度快于城市化 |
C.属发达国家 |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
A.劳动密集型产业 | B.资源密集型产业 |
C.能源密集型产业 | D.现代服务业 |

【小题1】图示农业模式主要分布在( )
A.西南地区 | B.东南丘陵 | C.珠三角 | D.我国西北地区 |
A.土壤盐碱化 | B.环境污染 | C.土地荒漠化 | D.气候变暖 |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 | B.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殖 |
C.增加牲畜数量,增大饲养面积 | D.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产业的变动要求劳动力供应能迅速适应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不相吻合,从而导致劳动力的失业。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我国存在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资源不足 | B.劳动力资源过剩 |
C.产业结构调整 | D.经济发展水平低 |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 B.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 |
C.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 D.高校扩招,增加人才战略储备 |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
A.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 B.长江三角洲 | C.黄土高原 | D.塔里木盆地 |
①夏季暴雨集中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地势低平 ④春台风频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向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 B.补充气源 |
C.为贫困的山区人民提供天然气 |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
C.油气资源消费西多东少 | D.油气资源消费东西平衡 |
A.欧洲 | B.俄罗斯 | C.新加坡 | D.日本 |
剪纸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四川盆地 | D.黄土高原 |
A.二人转 | B.秦腔 |
C.越剧 | D.黄梅戏 |

【小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③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④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海坛(平潭)岛,福建第一大岛屿,地势低平,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均匀 | B.日照强 | C.风力大 | D.昼夜温差大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
B.低矮、屋顶缓、窗大 |
C.低矮、屋顶缓、窗小 |
D.高大、屋顶尖、窗小 |

【小题1】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 B.风力侵蚀 | C.物理风化 | D.化学溶蚀 |
A.南方低山丘陵区 | B.黄土高原地区 |
C.云贵高原 | D.西北内陆地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