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89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1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了无数的奖项的王家卫迅速成为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
B.上回蒙他鼎力相助过,这一次我应投桃报李,助他一臂之力才是。
C.记者看到,在灯光的笼罩下,这个具有明显中国建筑特征的庞大建筑群显得美轮美奂,气势恢弘。
D.报纸上对前总统都是些溢美之词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爱戴。
B.20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球各行业经济损失严重,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
C.想不到一向慌乱的他,在会议上陈述理由时,竟能侃侃而谈,有条不紊。
D.主持人刘仪伟说蔡国庆既做演员,又唱歌,还做主持人,一般人就只能对他“望其项背”了。
3.
下列各组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何厌之有④见燕使者咸阳宫
⑤群臣侍殿上者⑥籍何以至此⑦燕王拜送于庭⑧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A.①②④/③⑥/⑤/⑦⑧B.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C.①②④/③⑥/⑧/⑤⑦D.①②⑦/④⑧/⑤/③⑥
4.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客何为者
A.此天子气也嘉为先言于秦王
B.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C.使毕使于前敢以烦执事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欲与俱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3)她默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4)_____________,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5)携来百侶曾游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7)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2题)

6.
(二)阅读《雨巷》,完成下列题目。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
凄清,
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小题1】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通过选用油纸伞、姑娘、雨巷、丁香等美好意象,创造出朦胧美好的意境,形成一副凄美迷茫的想象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小题2】《雨巷》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内容几乎一样,这样写会不会重复?谈谈你的理解。你能不能再举出一个类似例子来?(请写出诗歌标题)
7.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题目。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所处的环境和时间。
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小题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B.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C.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D.常以身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小题2】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沛公道歉所说的话,既指出了自己破秦的功劳,又表明了自己无意与项羽争功。
B.司马迁写项羽毫无心机地说出告密的人,是要表现项羽一贯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
C.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来看,项羽主要的谋士范增地位颇高,但却不如告密者项伯。
D.范增多次向项王示意,又安排项庄舞剑,欲借机除掉沛公,使宴会气氛越来越紧张。
【小题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漆身”“吞炭”,改变外在,目的是伺机刺杀智伯。
B.朋友劝豫让凭借才能接近仇人,豫让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有感于赵襄子先前的不杀之恩,豫让只刺了赵襄子的衣服。
D.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都为他流泪哭泣。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5.命题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还记得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军训吗?当我们穿上特殊的迷彩服,当阳光下汗水在脸上尽情地挥洒,当坚定地迈出军旅的步伐,那一刻,我们看见了自己的生命在成长。而在一周的训练过程中,始终不能忘怀教官的身影、老师的陪伴,或是同学的鼓励。
请以“不能忘记你的身影”为题,记叙军训过程中,对你帮助最大,或最令你难忘的一个身影,或教官、或恩师、或同学。不能泄露自己的班级、姓名等信息。未参与军训的同学可以发挥想象,同题作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