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刘拓为了准备朗读比赛,常念念有词地大声明读课文,以提升临场表达效果。
②两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是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③原本打算丢弃的旧扫帚,竟然有复古餐厅愿意高价收购,这让鸣哥喜呼果真是敝帚千金。
④阿黄热爱登山,不断接受各种训练,希望能早日完成他挑战珠穆朗玛峰的名山事业。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登上上海明珠观景台后,我们尽情饱览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这才真正体会到尺寸千里的内涵。
①刘拓为了准备朗读比赛,常念念有词地大声明读课文,以提升临场表达效果。
②两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是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③原本打算丢弃的旧扫帚,竟然有复古餐厅愿意高价收购,这让鸣哥喜呼果真是敝帚千金。
④阿黄热爱登山,不断接受各种训练,希望能早日完成他挑战珠穆朗玛峰的名山事业。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登上上海明珠观景台后,我们尽情饱览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这才真正体会到尺寸千里的内涵。
A.③⑤⑥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A.盘桓(huán) 胜饯(jiān) 熹微(xī) 棹孤舟(diào) |
B.流憩(qì) 壶觞(shāng) 出岫(yiù) 景翳翳(yì) |
C.上出重霄 逸兴遄飞 命途多舛 北海虽佘 |
D.萍水相逢 无路请缨 襜帷暂住 钟鸣鼎食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港独”议员郑松泰早前裁定侮辱国旗及区旗罪两项罪,他任教的香港理工大学决定在他6月约满后不再续约,将于18日公开详列不续约的理由。 |
B.中国成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国家和经济界的高投资率,而印度的资本却很克制,西方企业除了在德里和软件中心班加罗尔投资外,也不愿在其他地方投资。 |
C.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最大诚意去追求和平统一前景,但也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发生和出现“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的情况。 |
D.文章指出,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我们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
2.诗歌鉴赏- (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 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 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 作逸民。
(注)①刘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② 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③区区:庸庸碌碌。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或故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人像李白、苏轼等古来许多文人那样在月夜泛舟、独酌,是因为置身月下就似“到了另一世界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 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 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 作逸民。
(注)①刘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② 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③区区:庸庸碌碌。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或故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 |
B.第二句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南朝”“北朝”两词对举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 |
C.颔联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扰扰”“区区”的使用不仅有叠词的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 |
D.颈联由远及近写泛舟所见的优美景象:两岸青山绵延流转,身侧白鹭傍船翩飞。但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应是以乐景衬哀情。 |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5.
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句中全部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小题4】翻译句子。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回旋而上。 |
C.我決起而飞,抢榆枋 抢:集,着落。 |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刚才,刚刚。 |
A.之二虫又何知! 问征夫以前路 |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既自以心为形役 |
C.彼且奚适也? 农人告余以春及 |
D.莫之夭阏者 乐夫天命复奚疑? |
A.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
B.选文最后一段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否定了宋荣子,肯定了列子才真正达到了逍遥的境界,最后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
C.“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桎梏之后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但这种绝对自由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的。 |
D.庄子的文章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在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背后,又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进士擢第。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天宝一载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众知不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天宝三载,转魏郡太守,居职三年。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肃宗晏驾,代宗践祚,诏晋卿摄冢宰。晋卿上表恳辞曰:“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又士或墨,时遇金革,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上号泣从之。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永泰元年四月薨。太常议谥曰懿献。初,晋卿东都留守,引用大理评事元载为推官。至是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怀旧恩,讽有司改谥曰文贞。大历七年,令配享肃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进士擢第。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天宝一载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众知不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天宝三载,转魏郡太守,居职三年。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肃宗晏驾,代宗践祚,诏晋卿摄冢宰。晋卿上表恳辞曰:“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又士或墨,时遇金革,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上号泣从之。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永泰元年四月薨。太常议谥曰懿献。初,晋卿东都留守,引用大理评事元载为推官。至是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怀旧恩,讽有司改谥曰文贞。大历七年,令配享肃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
B.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
C.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
D.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
A.苗晋卿主持科考,欺君遭到贬谪。他为了攀附御史中丞张倚,竟然把张倚不学无术的儿子录取为第一名,此事惹怒了玄宗,他被斥责贬官,一时传为笑谈。 |
B.苗晋卿不忘乡里,出钱资助乡学。他是上党壶关人,对待故土非常恭谨,望见城门即改为步行,与乡亲们数日欢宴,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开办乡学的本钱。 |
C.苗晋卿三朝为官,名望雅重当时。他活跃于玄宗、肃宗和代宗年间,曾经力辞百官之长;他上年纪后,又得了脚病,入阁不便,皇帝特许他不用快步急走。 |
D.苗晋卿殁后改谥,有赖元载之恩。谥号是对人功过的评价;苗晋卿当年提携过元载,他去世后,元载感念他,劝说有关部门为他改了一个更为嘉美的谥号。 |
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4.情景默写- (共1题)
7.
古诗文默写
①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
④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⑤滕王阁序当中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⑥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⑦《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
⑧《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______, ______”。
①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
④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⑤滕王阁序当中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⑥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⑦《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
⑧《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______, ______”。
5.材料作文-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前村子里有三个木匠,他们看中了同一块巨大的木材,甲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急用这块木材建造房子居住;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要用这块木材建造一艘大船,让人们安全过河;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用这块木材搭建一个舞台,给人们带来快乐。
这三个木匠,你认为哪一个更应获得这块木材?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
以前村子里有三个木匠,他们看中了同一块巨大的木材,甲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急用这块木材建造房子居住;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要用这块木材建造一艘大船,让人们安全过河;丙木匠认为应将木材给他,因为他需用这块木材搭建一个舞台,给人们带来快乐。
这三个木匠,你认为哪一个更应获得这块木材?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作,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800字。
6.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