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88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4

1.选择题(共1题)

1.
(题文)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    )
A.廓(liáo)   箕踞(jījù)  颓(pǐ)    嵘(zhēng)   切齿心(fǔ)
B.青荇(xínɡ)   瓦(fēi) 笙(xiāo)) 沉(diàn)    (gòng)其乏困
C.漫(shuò)   慰(jí) 装(zǎi)   遒(jìng)    起不意(zú)
D.拜(yè)   舟(biǎn)    典(yā)    道(xiàng)    越国(bǐ)远

2.句子默写(共1题)

2.
请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3)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5)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①春残:一作“残春”。②怜:喜爱。③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小题1】本诗描写了几种意象,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回答)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言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殽之战》)
【小题1】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
C.共其乏困D.文王之所辟风雨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厌有    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B.邻之厚,君之薄    文王之所辟风雨
C.君之知也  勤而无
D.郑人盟    蹇叔之子
【小题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C.秦伯说,与郑人盟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烛之武是从越国鄙远的不现实,邻厚己薄的得不偿失,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等角度说退秦师。
B.蹇叔从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 “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反对秦师伐郑的结论。
C.烛之武说话站在秦国的利益上,说明郑亡对秦国的重大影响,使秦伯不敢参与“围郑”。
D.蹇叔的说话站在秦国的角度上,说明劳师袭远必败,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伐郑。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5.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小题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
6.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袖 绝:断绝,挣断。
D.剑,故不可立拔 坚:坚固、锋利。
【小题2】选出与“秦王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秦武阳色变B.群臣
C.图穷而匕首D.起不意
【小题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及召下B.秣马厉
C.不得持尺D.斩木为,揭竿为旗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2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2分)
【小题3】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8分)
【小题4】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6分)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

7.语言表达(共1题)

9.
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8.其他(共1题)

10.
请填写以下特殊句式类型。
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D.省略句   E、判断句  F、被动句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 (_____)
(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_)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____)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