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86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6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李雷和韩梅梅的爱情之旅长达十年,十年间有误解,有矛盾,但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结为伉俪,享受天伦叙乐
②我们必须把革命的领导权抓在自己手上,把枪杆子抓在自己手上,否则,便会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的处境。
③我们布局谋划了三年,大家也隐忍了三年,今天是图穷匕见的时候,我们要让敌人知道,当初羞辱我们是多大的错误。
④中考结束,进入高中,这并不是庆祝放松的时候,而是另一段更加艰辛的旅程的开始,大家切勿松懈,必当中流击楫
⑤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投票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首当其冲,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响当当名片。
⑥马云在“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上的演讲,以“移动端上的国家”定义中国,让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欧美国家高山仰止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2.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围绕以吕梁精神为中心,不忘初心,团结奋进,让吕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B.夏季饮食有三忌:一忌不可吃湿热、辛辣的食物,二忌不可过量吃苦味的食物,三忌不可吃不洁的食物。
C.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组织评选的2017“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在北京揭晓,山东共有海尔、青岛啤酒、魏桥等45个品牌上榜。
D.在新时期,微博是政府各个部门都无法回避的新舆论场,政府官员能否利用微博和民众沟通互动,既考验着官员的能力,也是广大网民所期待的。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B.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你们店里的商品质优价廉,服务态度也好,我下次一定惠顾。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 题。
浪淘沙•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小题1】(小题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小题2】(小题2)词的下片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B.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D.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迎上殿。
C.“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文中的“陛下”指对秦王的敬称。
D.“郎中”本是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为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宋代以后称中医医生为“郎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计划周密。荆轲为了刺杀秦王,到秦国后首先贿赂蒙嘉,得以见到秦王;然后献地图,得以接近秦王;最后实施刺杀计划。
B.荆轲富有谋略。荆轲到秦国见到秦王,和秦王说燕国愿举国为内臣,并愿献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取悦秦王。
C.荆轲善于随机应变。荆轲等人到殿上后,秦武阳感到害怕,露出破绽,荆轲上前谢罪,解释原因,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D.荆轲视死如归。荆轲刺杀秦王,身受多处剑伤,见事情不能成功,还是倚柱而笑,箕踞大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
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
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
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D.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
B.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
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
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礁石与灯塔——诗人艾青印象

张骥良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艾青《礁石》

读到艾青先生写于 1954 年的这首《礁石》,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油画家刘宇一先生为这位现代诗人画的半身侧像:蔚蓝色的大海上,白浪翻卷,海鸥翱翔,礁石旁的诗人,目光凝视着远方。

我第一次见到艾青先生,是在 16 年前。1980 年 3 月 5 日,那天晚上风很大,20多名诗歌爱好者早早赶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配殿,等着聆听艾青先生谈诗。我去得尤其早,抢占了一个有利地形,就坐在诗人斜对面,连诗人的呼吸都能感觉到。重返诗坛的诗人,精神饱满。那天晚上,围绕着诗歌爱好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他谈了许多。我甚至来不及抬头领略先生风采,只是带着崇敬之情,埋头记录他讲的每一句话。这次谈话后来被整理成文章收入他 1982 年出版的《诗论》。16 年过去了,那本当时用的笔记本已经泛黄,但我一直珍藏着。

两个月后的一个下午,为写《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赏析文章,我找到了诗人下榻的北纬饭店,再次拜望了这位我自小敬仰的诗坛前辈。先生一眼就认出了我,大概因为我视力不好特征太明显。我伸手到裤兜里找烟,发现自己匆忙中竟带了一个空烟盒。先生看着我站在那里的尴尬样子,笑了,顺手递给我一支“中华”。家里刚好没别人,先生执意要亲自为我泡茶,我怎么劝阻也无济于事,只好红着脸接过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从那次听先生讲诗,我已经知道他平易近人。但一个年逾古稀、蜚声海内外的诗坛泰斗,竟给一个二十出头的后生小辈递烟、泡茶,还是让我不知所措。先生的烟瘾很大,几乎是一支接一支地抽。先生每吸一支,都没忘了也递给我一支。我渐渐地忘却了拘谨,无拘无束地与先生聊起来。在烟雾弥漫的客厅里,先生把我带到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代。他带着淡淡的微笑回忆起他父母怎样听信算命先生的话而嫌弃他。而当他谈到那个叫大堰河的保姆时,他的目光和声音里包含了那样多的感激和依恋。老诗人对泥土一样朴实的保姆的朴素真挚的感情,使我默然很久。

又过了半个月,我拿着写好的鉴赏文章再次登门求教。先生认真地阅读了拙文后,认为大体还可以,只是有些话说得过了头。我看我的原稿上密密麻麻批满了字,在那些他认为说过了的地方,他都画上了粗线。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写文章一是一,二是二,别说过头话,别人为地抬高,也别人为地贬低,要实事求是,做人也是这样。要想成为一个被人民爱戴的诗人,就要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这一席话使我想起了先生的另一首诗《在浪尖上》。诗通篇都是大白话,但由于感情朴素真实,朗诵时一次又一次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打断。我想起我坐的这张沙发上,坐过文坛泰斗,也坐过我这样的业余作者。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先生这里感受到诗与真。记得我的朋友——河南省周口地区商水县的农村残疾作者娄自立,曾跟我提起他拜望先生的情景。当他蹲着用双手搬着双脚,一寸一寸蹭进这个客厅时,先生格外热情地接待了他,满足了他的一个又一个要求,为他题字,与他合影。临别时还把自己正在使用的金笔送给他,并执意送他出大门。娄自立说起这些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先生的确教给我很多。

这次以后,我看先生年高体弱,不便打扰,一直未去看他。1993 年金秋十月,我带着40 多位残疾作者的共同心愿,又一次走进先生的客厅。第一眼看到先生,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生竟已老成这个样子。他的话明显地少了,精神有些不济。我这次本来想请他为我们选编的残疾人作家诗文集《地平线的呼唤》题词。看先生这样老态龙钟,我张了好几次口都没好意思说。过了一会儿,先生的儿媳傅大姐走了进来。她向我介绍了先生的近况。老诗人自从摔断胳膊之后,尽管打上了钢筋,手还是抖得厉害,写字已经很吃力了,所以不得不放下握了半个多世纪的笔,谢绝了所有的社会活动、交往应酬。我终于不肯放弃这个机会,鼓起勇气向傅大姐转达了残疾人作者对先生的敬仰之情,简单介绍了我手里的诗文集的编选标准和过程,表示希望得到先生的题词。仅仅 5 个字的题词,加上签名和日期,先生竟写了十多分钟。看着“残月同样美”这 5 个厚重的字,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先生已老迈,但仍能简练准确地概括出残疾人文学群体与整个文学群体的关系,并形象地表达出来。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艾青先生的《礁石》,使“我”想到刘宇一为艾青先生画的半身侧像,侧像画上,礁石旁的艾青“目光凝视着远方”,说明艾青先生很有远见。
B.艾青先生在烟雾弥漫的客厅里,和“我”谈到大堰河保姆时,目光和声音里包含了感激和依恋,说明他对泥土一样朴实的保姆的那种感情是朴素的真挚的。
C.艾青先生认为写文章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被人民爱戴的诗人,就要说实话,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不人为地抬高或贬低自己。
D.艾青先生自从摔断胳膊之后,写字已经很吃力了,一写字手就抖得厉害,所以不得不放下握了半个多世纪的笔,谢绝了很多的社会活动与交往应酬。
E.艾青先生虽然已至耄耋之年,但仍能简练准确地概括出残疾人文学群体与整个文学群体的关系,并形象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令作者十分感慨。
【小题2】本文写了艾青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小题3】简要回答艾青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5.情景默写(共1题)

8.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景的句子渲染了萧条、冷落、凄凉的气氛。
(3)《荆轲刺秦王》一文中,易水诀别时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两句歌词是:“_____,_____。”

6.语言表达(共1题)

9.
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丈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7.命题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