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9题)
A.硬要一位不会唱曲的嘉宾来一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这算不算差强人意呢? |
B.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
C.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 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一个人身边。 |
D.他是遇事豁达忍让、为人开朗的“好好先生”,平常并不为人事纷纭所恼,但遇到强 制性指令,免不了也会做些抗争,这种随和中包含原则,是所谓绵里藏针的性格。 |
A.窸窣(xī) 精髓(suí) 抱厦(xià) 混凝土(hǔn) |
B.鲁莽(lú) 岑寂(cén) 付梓(xīn) 锱铢必较(zī) |
C.屋脊(jǐ) 潜力(qiǎn) 提防(dī) 毗邻(bǐ) |
D.纤维(wēi) 着魔(zháo) 霎时(shà) 胚细胞(pēi) |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A.美国政府近日表示,还没有用武力解决伊朗问题的打算,这是真实的想法还是麻痹伊 朗的手段,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
B.针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 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
D.3 月 17 日,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 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 城。” |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
D.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悟往之不谏_____
(2)舟遥遥以轻飏_____
(3)云无心以出岫_____
(4)_____眄庭柯以怡颜
(5)_____,报养刘之日短也。
(6)_____,晚有儿息。
(7)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8)山原旷其盈视,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林冲只骂的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贴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力气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起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选文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
D.选文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
E.选文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现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 戴帽子的王”,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见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
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 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 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 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 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 “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
1936 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 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 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 钺。“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 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 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 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矢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 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它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 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 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 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 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 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
C.对于“王 ”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威力就不复存在。 |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 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多年前殷王室的遗物。 |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利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
6.小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