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803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0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形骸 钝响  蹙缩  不加思索   再接再励
B.踌蹰 瞋视  桌帷  察言观色   荒诞不经
C.寒暄 惫懒  竹杆  计日成功   义愤填膺
D.撕打 杜撰  谬论  锥心泣血   笑靥如花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首先必须查阅各方面资料,让自己全面了解课文,否则就会断章取义,甚至以讹传讹
B.合肥市蜀山区近日追加900万元对危旧小区进行整治。据介绍,该区88个危旧小区几年内将脱胎换骨,面貌一新。
C.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列队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D.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翘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休养了。
3.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生jiàn   朱 tuó    烟ǎi    结zhèng    少不事gēng
B.造chì    福qí 蹂lìn   陷yǎo 畏不前sǐ
C.商享xīn    炮luó   度chǔn 人才济济 jì
D.光 sháo   吞shì    fù    牲lǐ 敛声气bǐng
4.
8.The silence of the library is sometimes broken by a sudden cough or the sound of pages__________.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 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4) 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5)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其三)》
(6)空闻虎旅传宵柝,__________________。(《马嵬》其二)

3.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
马致远 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
【小题1】请分别说出“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 “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的妙处。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给旗人做奴仆。②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贮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④照顾和徇情。⑤州县长官和副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判……罪
B.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充:担任
C.又言民生日匮     日:每天
D.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 值:价格,价钱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为诸生,已有声时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
B.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僚属 路漫漫修远兮
C.名世苞同县,亦工为古文 彼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受命来,夙夜忧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戴名世和方苞是同乡,也都擅长写作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后来也因为替戴名世的书作序受到牵连。虽然免除死罪,但判给旗人做奴仆。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
C.圣祖康熙很欣赏方苞的学识,大臣李光地也举荐了方苞,方苞到蒙养斋后编校了一些乐律、算法类书籍。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也被采纳实行。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2)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选自2009年4月7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有大德的人,不必去追求有德,如果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的名声。
B.理政者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有求必应,其实也积了很多德。
C.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这样做不是德的体现。
D.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理政者德的表现。
【小题2】老子推崇“无为而治”,对老子所说的“无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无为”并不是无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控制监督,防止乱作为。
B.“无为”就是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如果离开了法则,就会事倍功半。
C.“无为”就是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需理政者参与,就能产生“民自富“的效果。
D.“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的规律,顺应规律,事半功倍。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盈的关键是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B.细小之事变成伟业,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对于理政者而言,只要从小处做起,就能成就大业。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这启示我们要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D.一些人认为,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而作者认为从老子那里,我们可以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绝招
王世虎
周末,张县长去县里最偏远的清水乡视察工作。中午,一行人来到乡上最好的“金凤凰”大酒店吃饭。得知张县长爱吃鱼,乡领导特意挑选了一条五斤重的当地珍稀特产——黑鱼。黑鱼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张县长大快朵颐,吃得是满头大汗。突然,觥筹交错中,张县长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喉咙,不一会儿,就痛得说不出话来了。
众人一下子慌了神。乡长李明灵机一动,说道:“张县长,吃菜,吃一大口菜把鱼刺顶下去。小时候吃鱼卡了刺,老人都是这么教的,很有效。”秘书一听,忙给张县长夹了一大团野菜塞进嘴里,张县长使劲咽了下去,可一点效果也没有。
“喝醋!”书记赵刚一拍脑袋,接道:“我在驻点村民家吃饭时,听他们说卡鱼刺了喝点醋,醋酸能把鱼刺软化掉。”说完,吩咐服务员拿来一瓶醋,张县长“咕咚”一口气灌下去大半瓶,但依旧没有作用。
“对了,鸭涎水!”办公室主任马波突然想起了什么,插嘴道:“我曾在专业报纸上看过介绍,说被鱼刺卡了,倒抓一只活鸭的脚让其鸣叫,流出口涎,然后喝下滋润喉咙,鱼刺很快便会溶化掉!”
“鸭涎水?不就是鸭子的口水吗?”张县长听完,脸色顿时一沉:“你这什么馊主意,让我堂堂一大领导喝畜生的口水?”
眼看着张县长的脸色涨得越来越红,秘书急了:“你们都别瞎出主意了,还是赶紧送医院吧!”大家这才反应过来,七手八脚把张县长扶上车,火速送往乡医院。
一瞧父母官来了,院长高度重视,立即召集各科室的骨干专家开会,商讨剔除张县长喉咙里鱼刺的治疗方案。有人建议先做胃镜,查看鱼刺的具体位置,好对症下药;有人说应该立即照X光,尽快动手术;有人说乡医院条件有限,先止疼,然后送到县里的大医院……半个小时过去了,正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之时,门口一个扫地的老头信步走了进来,说:“不就一根鱼刺么,至于大动干戈吗?如果你们真没办法,要不让我试试吧!”
“你?”院长疑惑地问道,“你是谁?”
一旁的护士长小声说:“他是新来的清洁工老孙头。”
“清洁工?”院长的脸色一变:“你不好好扫地,来这里添什么乱?”
“反正你们吵了半天也没个主意,不妨让我试一试。”老孙头淡定地说。
“开什么玩笑?”院长声色俱厉道:“张县长乃一县之长,他的健康关乎全县几十万百姓的幸福,何等尊贵?你又不是医生,怎么治?”
“我以性命担保!”老孙头拍着胸脯说,“如果治不好,我任由你们处置。”
老孙头都把话说到这分上了,大家也不好再反驳什么。张县长见老孙头一脸的踌躇满志,也十分好奇,忍着疼痛问道:“老……老人家,你有什么好……好办法?”
“张县长,我的治疗方法既不用打针吃药,也不用做胃镜、拍X光片,只不过会受点轻微的皮肉之苦。但您放心,绝对不会很痛,而且‘手到病除’。”老孙头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好……好吧!”到这个地步,张县长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那,我就得罪了!”老孙头说完,忽然一个箭步冲上来,双手用力紧紧掐住了张县长的脖子。
张县长哪里料到老孙头会来这么一手,只感到喉咙顿时一阵窒息和难受,紧接着胃里一阵剧烈的蠕动和翻滚,然后“哇”的一声将中午吃的东西全给吐了出来……
众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忙冲上前拉开老孙头,嚷着要将他押往派出所。
“你干什么?”张县长大声怒斥道:“我跟你无冤无仇……”说到这里,张县长突然又笑了起来:“哈哈,不痛了,鱼刺真的没啦!”说完,他激动地握着老孙头的手说:“老人家,真是太感谢你了!你这个绝招,是从哪儿学来的?”
“什么绝招?这还用学呀,我们清水乡的老少爷们从小都知道这个办法!”只见老孙头哈哈大笑道:“我以前是个打鱼的农夫,我们这里的渔民,每次出去打鱼,遇见贪吃的鸬鹚不肯把嘴里的黑鱼吐出来时,都是这么治它们的,而且百治百灵……”
县长愣住了。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张县长为了吃清水县当地的珍稀特产,特地跑到清水县最偏远的地方去,假装视察工作,以掩人耳目。
B.张县长在吃鱼时,不小心鱼刺卡到了喉咙,大家立刻慌了手脚。作品中对相关人物的描写,具有讽刺意味。
C.办公室主任马波所谓的“鸭涎水”能够溶化鱼刺,其实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所以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
D.“高手在民间”,此话不假,一个医院的清洁工能够用“土法”治病,比医院的大夫技艺都要高超,值得大夫们深思。
E. 文章结尾“县长愣住了”颇有深意,也许张县长从老孙头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结尾耐人寻味。
【小题2】请分析文章标题“绝招”的含义及妙处。
【小题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4】你认为老孙头的 “绝招”怎么样?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不可扭曲如蛆虫。 ——曼德拉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7.语言表达(共3题)

11.
有人对高三学生一次数学考试中男生、女生的成绩进行了如下数据统计。
对象
人  数
(随机抽取)
总平均分
最高分
基础题
(%)
中档题
(%)
创新题
(%)
男生
100
125.3
147
63.9
25.3
36.1
女生
100
131.8
138
73.6
32.9
25.3
 
请比较图表中的两组数据,归纳出两点结论。
要求:不能出现具体数字,且两条结论字数总和不超过60字)
12.
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在词语、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①日前,国家邮政局通过了2014年纪念特种邮票的发行。②其中就有黄梅戏特种邮票,计划发行一套,共三枚,分别是《天仙配》《打猪草》《女驸马》。③这是黄梅戏第一次登上“国家名片”。④国家邮政局除了京剧和昆曲发行过邮票以外,还没有发行过其他剧种的邮票。⑤这种局面让广大集邮者感到内容和视觉的疲劳,不利于我国戏曲文化的推广,也不利于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⑥国家邮政局虽然也于2002年发行过《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特种邮票,但只是围绕黄梅戏讲述的民间故事为题材,并不是以黄梅戏的名义发行邮票。⑦因此,计划明年发行的这套黄梅戏特种邮票,对黄梅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根据下面几句话的内容,提取要点,给“黄梅戏”下一个定义。(含标点符号不得超过60字)(5分)
①黄梅戏是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的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②黄梅戏源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原是一种采茶歌。
③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雅俗共赏。
④黄梅戏现主要盛行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周边地区。
⑤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
⑥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
黄梅戏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