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材料一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荒漠化严重,经过近30年治理,已经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了,沙漠不再是危害之源。左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右图为库布齐光伏发电图。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牧草;光伏板下养殖绵羊和灰雁等畜禽。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清洗除尘。
材料三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2)评价库布齐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3)分别说明“板上发电,板下养羊,板间种草”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4)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2.单选题- (共14题)

【小题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 | B.水源、热量 |
C.水源、光照 | D.土壤、地形 |
A.太阳能、生物能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地热能 | D.地热能、天然气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C.纬度低、地势起伏大 |
D.地壤肥沃、水源充足 |

【小题1】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 )
A.缓解水资源紧缺 | B.改善生态环境 | C.减少洪水威胁 | D.减少风沙危害 |
A.华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华北地区 |
A.荔枝树 | B.枣树 | C.椰子树 | D.桔子树 |
“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下图为2016年“中国收缩城市研究基本态势调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符合中国收缩城市特点的是 ( )
A.部分乡村流动人口定居城市 | B.收缩城市数量多、分布集中 |
C.人口收缩但经济快速增长 | D.收缩程度低且多分布于县级市 |
A.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导致人口流失 | B.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迁移引发的局部收缩 |
C.行政区划调整导致的局部收缩 | D.资源型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局部收缩 |
①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
②过快开发商品性住房
③加强棚户区改造
④优先配置主城区公共交通设施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水运便利 | B.劳动力充足 | C.天然气资源丰富 | D.气候雨热同期 |
A.地形平坦 | B.光照足,昼夜温差大 | C.土壤肥沃 | D.水源充足 |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的温度、偏低的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 24 小时左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勐海县号称“普洱茶圣地”,很多普洱茶企业都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加强企业协作 | B.共用基础设施 |
C.提高企业知名度 | 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黑龙江垦区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
C.沼泽地开垦,湿地破坏 | D.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
A.重点抓好粮食生产 | 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C.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近年来,肯尼亚80%鞋业市场被中国和印度 占据,廉价进口鞋严重挤压了本地鞋企的生存空间。目前,肯尼亚致力于吸引中国鞋业投资肯尼 亚皮鞋生产。肯尼亚是许多关税及投资促进和 保护协议的成员国,如《多边贸易ACT协议》《非 洲发展和机遇法案》等。通过这些协议,肯尼亚 直接投资生产的产品在北美、日本、澳洲、欧美以及东南非共同体都享受免税或非常优惠的政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肯尼亚吸引中国制鞋投资的主要优势在于
A.本土鞋业竞争力弱 | B.原料和海陆运输条件 |
C.环保和生产安全要求低 | D.劳动力和国际贸易环境 |
A.扩大自主生产规模 | B.原材料和鞋面等辅助材料生产 |
C.产品设计、品牌及分销网络建设 | D.向非洲生产工厂输送产业工人 |

【小题1】图中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反映该地的( )
A.降水多少 | B.气温高低 | C.地形特征 | D.含沙量大小 |
①发电 ② 航运 ③防洪 ④防沙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16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煤炭大省山西摆脱煤炭依赖,主动去产能,率先减产量,在克服困难中积蓄转型动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有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③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④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
B.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
C.推动高耗能产业发展 |
D.加大煤炭开采力度 |

【小题1】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荒漠化 |
B.矿山开采、扩大耕地面积——全球变暖 |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
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植被破坏 |
A.棉纺织工业、炼铝工业 | B.炼铝工业、水产养殖业 |
C.炼铝工业、化学工业 | D.化学工业、水产养殖业 |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结合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有
①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③下层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退耕还沼、还湿地 | B.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
C.大力开荒垦殖 | D.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 |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含沙量过大
③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小题1】图中该资源调入地位于
A.东北地区 | B.东部地区 |
C.中部地区 | D.西部地区 |
A.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
B.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
C.减轻中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状况 |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①净化空气
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3.填空题- (共4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水电站:A__ B______煤矿:C____ D____ 油田: E______ F_____
(2)黄河流域能源分布差异:
上游以_________为主,中游以___________为主,下游以__________为主。
(3)煤炭、石油、水能的共同特点是(双选):___________
A.都污染环境 B.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C.都是可更新能源 D.都属于常规能源
(4)火力发电属于(双选):___________
A.太阳辐射能 B.可再生能源 C.新能源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普遍应用的能源
(5)石油能日夜不断地运输到其他地区的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F地的石油通过该运输方式可输送到________等地,为其________工业提供有利条件。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全长1241千米,引水至天津、北京。
材料二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一线。(2分)
(2)某学校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南水北调中线考察,发现从丹江口到北京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对水资源输入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4分)
材料一: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下图是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1)读材料一分析,根据红水河流域的资源特征,可发展_____工业,理由是_____、____。
(2)梧州(平均海拔 24m)到广州(平均海拔 11m)水路里程 381 公里,据图分析该河段开发利用主要方向为______。
(3)读材料二分析,图中 A 代表的产业是_______,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A 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日益紧张,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开源方面:通过______、_______等跨区域工程输入能源。
节能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______。
产业结构调整:_______。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