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对彼此的印象逐渐_______,而且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②这些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显然并不是________性语言。
③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_________,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
①我们对彼此的印象逐渐_______,而且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②这些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显然并不是________性语言。
③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_________,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
A.淡薄 事物 工夫 | B.淡泊 事务 工夫 |
C.淡薄 事务 功夫 | D.淡泊 事物 功夫 |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 甲 (简洁/简捷)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②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一般以单音词为主有 乙 (关系/联系)。
③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是 ,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 ,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是 ,如负荆请罪和破釜(fǔ)沉舟;四是 ,如老骥伏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粟。
④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yán)语相近,但是也略有 丙 (区别/分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xiàn)”、“真金不怕火练”、“有志者事竟成”、“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3】根据文意,填入第③段划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 甲 (简洁/简捷)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②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一般以单音词为主有 乙 (关系/联系)。
③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一是 ,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二是 ,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三是 ,如负荆请罪和破釜(fǔ)沉舟;四是 ,如老骥伏沥和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粟。
④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yán)语相近,但是也略有 丙 (区别/分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xiàn)”、“真金不怕火练”、“有志者事竟成”、“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狐假(jiǎ)虎威 老骥伏沥 | B.破釜(fǔ)沉舟 火中取粟 |
C.谚(yán)语 真金不怕火练 | D.百闻不如一见(xiàn) 有志者事竟成 |
A.简洁 关系 区别 | B.简捷 关系 分别 |
C.简洁 联系 分别 | D.简捷 联系 区别 |
A.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
B.寓言故事 神话传说 文人作品 历史故事 |
C.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寓言故事 |
D.寓言故事 文人作品 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 |
3.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在教育对象上提倡 ,教育方法上提倡 。孔子之为人,有关怀世人、 的情怀;有修德进业、 的志向;有安贫乐道、发愤好学的品格。
A.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兼善天下 因材施教 |
B.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兼善天下 诲人不倦 |
C.因材施教 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 兼善天下 |
D.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兼善天下 诲人不倦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红颜、泪光、烟雨、孤城……这些矫揉造作的意象堆砌,就是一些词作家心目中的“中国风”歌曲。 |
B.据博物馆统计,前来参观的游客大都走马观花,他们在一件艺术品前停留的平均时长约为10至20秒。 |
C.人不可依草附木,要有不屈从于别人的独立人格、有不盲从于大众的看待世界的方法。 |
D.冬天,贝加尔湖畔的层层莽林,雪泥鸿爪,与湛蓝冰封的湖面一起,令人沉浸,引人遐想。 |
5.
下面词语中字形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寒伧 邻次栉比 剔除(tì) 遂心如意(suì) |
B.烘托 迫不急待 颠簸(bó) 摇曳生姿(yè) |
C.典型 穿流不息 小觑(qù) 拙于言词(zhuó) |
D.绿阴 凤毛麟角 祈(qí)祷 鸿鹄(hú)之志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据说他的一生不置房产,没有固定居所,有意让自己身无长物,不被外物所累。 |
B.为何开国皇帝总是喜欢杀帮自己打天下的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
C.这次“黑色星期五”,全球股市数千亿财富蒸发,市场一时间哀鸿遍野。 |
D.我军长途奔袭, 已是强弩之末,而匈奴军队养精蓄锐已久,对战形势十分严峻。 |
7.
阅读《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②坼(chè):分裂。
下列对《登岳阳楼》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登楼、登高容易引发诗人的悲怀,《登岳阳楼》与《登高》在情感脉络上高度相似,由首至尾地表达出作者的满怀强烈的哀伤。
登岳阳楼①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②坼(chè):分裂。
下列对《登岳阳楼》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今上”对举,扩大了诗歌的时空领域,写出自己对洞庭湖向往已久。 |
B.颔联写洞庭浩瀚无边,波浪掀天,诗人借助想象,把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 |
C.颈联写出了诗人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漂泊天涯,极其凄凉落寞的可悲处境。这是诗歌意旨所在。 |
D.尾联写诗人倚靠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外敌入侵,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老泪纵横。 |
8.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提出,孔子给出的答案经常是不同的。 |
B.不同的答案往往会令学生无所适从,制造疑惑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
C.孔子认为冉有和子路性格不同,冉有需要鼓励,子路需要约束。 |
D.公西华有惑即问,孔子耐心解答;弟子学得明白,老师教得清楚。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1.
请依照原文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2)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5)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
(6)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7)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泊秦淮》)
(8)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山居秋暝》)
(1)__________,__________。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2)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5)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
(6)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7)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泊秦淮》)
(8)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山居秋暝》)
3.诗歌鉴赏- (共1题)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13.
阅读《游侠列传》片段,回答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剌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小题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剌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小题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强必灌之 |
B.拔刀刺杀解姊子,(解姊子)亡去 |
C.(解)弃(姊子)尸于道 |
D.(箕踞者)居邑屋至不见敬 |
A.孝文时诛死——孝文帝时被杀死 |
B.具以实告解——把实情详细地告诉了郭解 |
C.皆多解之义——都认为郭解懂得很多道义 |
D.乃阴属尉史——便暗中嘱咐尉史 |
A.郭解年轻时,稍有不快,便会愤然杀掉惹怒他的人。 |
B.郭解年长后,转变操行,厌恶为侠,努力以德报怨,而不图回报。 |
C.郭解令人可敬处有很多,如虽多行善举,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
D.郭解即使遇到别人的不敬,也不发怒,而是以恩德感化对方,此尤为难能可贵。 |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封,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②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封,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封,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殆:疲惫 |
B.书画特臻其妙 臻:达到 |
C.辋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 |
D.屏绝尘累 屏:避开 |
A.事母崔氏以孝闻 以禅诵为事 |
B.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斋中无所有 |
C.多士推之 无不拂席迎之 |
D.辋水周于舍下 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
A.①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②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
B.①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②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 |
C.①非绘者之所及也 ②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
D.①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②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 |
A.王维和弟弟王缙都博学多艺,为士人们推崇。他对母亲崔氏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因为哀痛使他骨瘦如柴。 |
B.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而被擒获。安禄山嫉妒他的才华,将其抓捕,并让他服下哑药逼他担任官职。 |
C.王维以写诗著称,书画也极其神妙,非一般绘画的人所能比。在他去世后,王缙搜集汇编王维的作品总共四百多篇。 |
D.王维信奉佛教,晚年长斋,衣着朴素。丧妻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他在辋川与友人写诗、弹琴,自得其乐。 |
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②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封,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一方阳光
(1)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2)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3)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4)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5)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6)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7)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8)分了家,有了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元,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9)“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10)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11)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12)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13)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像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14)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的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15)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的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16)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17)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18)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19)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小题1】(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2)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小题2】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1)含笑:
(2)凝视:
【小题3】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
一方阳光
(1)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从外面看,厚墙高檐密不通风。我是在这样关防严密的“碉堡”里出生的。这碉堡用青砖砌成,黑瓦盖顶,灰砖铺地,墙壁、窗棂、门板,没有一点儿鲜艳的颜色。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2)四合房的主房,门窗向南。中午的阳光越过南房,倾泻下来,泼在主房的墙上。开在这面墙上的窗子,用一层棉纸糊得严丝合缝,阳光只能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这是一片光明温暖的租界,像一块发亮的地毯。
(3)然后,一只用麦秆编成的坐墩,摆在阳光里。一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脚边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狸猫,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这就是我和我的母亲。
(4)如果有人问母亲:你最喜欢什么?她的答复,八成是冬季晴天这门内的一方阳光。我清楚记得一股暖流缓缓充进我的棉衣,我的毛孔张开,承受热絮的轻烫。血液把这种快乐传遍内脏,最后在脸颊上留下红润。
(5)在那一方阳光里,我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兴趣仿佛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大概是暖流作怪,母亲嚷着:“我的头皮好痒!”我就攀着她的肩膀,向她的发根里找虱子,找白头发。
(6)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也总要抱怨她的脚痛。
(7)她的脚是冻伤的。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劳作。寒凛凛的水气,从地下冒上来,首先侵害她的脚,使之永远冰冷。冬天乍到,她的脚面和脚跟立即有了反应:看得见的,是肌肉变色、浮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骨的疼痛。
(8)分了家,有了自己的主房,可是年年脚痛依然。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左足的伤害没有复元,右足受到的摧残反而加重了。母亲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尽管只是身体轻轻地震动,不论我在做什么,那猫睡得多甜,我们都能感觉出来。
(9)“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我站起来,推她的肩。母亲低头含笑,摇摇头。
(10)座位终于搬到对面去了。狸猫受了惊,跳到院子里去。母亲连声呼唤,我去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回到母亲身边。
(11)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
(12)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许多梦。
(13)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一双赤足埋在几寸厚的碎琉璃碴儿里面,无法举步。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梦中的我躺在母亲怀里,光着身体睡得很熟。母亲独立苍茫,汗流满面,觉得我的身体愈来愈重,渐似下坠……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像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
(14)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那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像是一个又陡又长的滑梯,没有尽头。我飞似的滑下去,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
(15)在难测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的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滑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
(16)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
(17)当时,我唯一的远行经验是到外婆家。外婆家很好玩,每一次都在父母逼迫下不情愿地回来。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那个冰封了的池塘。
(18)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他的母亲。
(19)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选自王鼎钧散文《风雨阴晴》,有删改)
【小题1】(1)文章首段写了四合房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2)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小题2】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1)含笑:
(2)凝视:
【小题3】母亲对我讲了一个梦,这个梦包含了母亲对我的哪些情感?
6.名著阅读- (共3题)
17.
《红楼梦》第四回的回目名为“薄命女偏逢薄命郎,____________乱判葫芦案“,其中“薄命女”指的是______________。雨村断案中途退堂,至密室后,门子递上一张“护官符”——“__________,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_______,珍珠如土金如铁。”揭示了四大家族之间的利益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7.命题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3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