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依照原文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2)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5)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
(6)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7)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泊秦淮》)
(8)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山居秋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9-03-04 06:3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塞的凄凉:戍楼上更鼓响起,边城开始宵禁,路上已没有行人;秋天的边地传来孤雁的哀鸣。
B.颔联写客观实景:白露已至,放眼看去,眼前的霜露开始变白;那天上的月儿,就是故乡的月亮,分外地明亮。
C.颈联: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折射出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E. 全诗语意多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寄书”“不达”照应“无家”;“问死生”照应“弟皆分散”等。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2
赏析古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⑴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⑵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小题1】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2】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北固山看大江
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①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②铁瓮:镇江城的别名。
【小题1】全诗围绕一个“看”字展开,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小题2】诗歌的第二句有什么作用?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题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
【小题2】诗的前两句巧妙的引导读者以听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请加以具体说明。
【小题3】你以为这首诗中的那几个词体现了该诗的主调?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同类题5
(2013·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小题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小题3】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4】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小题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小题8】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___。(《老子》五十八章)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