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阅读,正在削弱我们的判断力。我们急着发表见解,却忽视了事实本身。当然,不求甚解的阅读,也不是一无是处。譬如我在年少时,曾阅读过许多的古诗,以及一些诲涩难懂的小说,当时我并不明白“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个______的句子中,所______的深刻情感,直到多年以后,在经历相似的情景时,以前学习中所______的那些词语和句子突然从心底冒了出来,就像在某个翻检旧日收藏的下午,我突然之间如醍糊灌顶,曾经痴迷的东西,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弃如敝履。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削弱(xuē) 譬如(bì) 囫囵(lún)吞枣 |
B.诲涩(huì) 陈迹(jì) 不求甚(shèn)解 |
C.翻检(jiǎn) 痴迷(chī) 醍糊灌顶(hú) |
D.俯仰(fǔ) 经历(lì) 弃如敝履(bì) |
A.繁琐 蕴含 积累 | B.简单 蕴含 积累 |
C.简单 包含 积攒 | D.繁琐 包含 积攒 |
A.坐东面西 | B.坐西面东 | C.坐南面北 | D.坐北面南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诗歌鉴赏- (共2题)
(1)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阙题①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A.山居即兴 | B.咏物寄意 | C.幕春思归 | D.青溪怀古 |
古风[唐]李白
燕昭①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②方赵至,邹衍③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战国时燕国人,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哲学家,齐国人。
(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拟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
B.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这首诗是一首寄慨而抒怀的五言古诗。 |
C.这首诗大量运用典故,对具体讽刺对象故意闪烁其词,但倾向分明,感情激越。 |
D.“青云士”原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史记·伯夷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李白在诗中反其意而用之,指那些无德无才的尸位素餐者。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
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①。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时考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转武牢镇大将。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追讨玉等,皆获之。迁怀荒镇大将。未期,诸高车莫弗②惧俟严急,请前镇将郎孤。太武许之。征俟,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帝闻之大惊,召俟问其故。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忿。怨忿既多,败乱彰矣。”帝叹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
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别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那击盖吴于杏城,获吴二叔。诸将欲送京师,俟独不许,曰:“若不斩吴,恐长安之变未已。一身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诸将咸曰:“今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遂舍吴二叔,与之期。后数日,果斩吴以至。
安定卢水刘超等叛,太武以俟威恩被关中,诏以本官加督秦、雍诸军,镇长安。帝曰:“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为一;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令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单马之镇。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俟乃率其帐下见超。超使人逆曰:“三百人以外,当以弓马相待;三百人以内,当以酒食相供。”乃将二百骑诣超。超备甚严,遂纵酒,尽醉而还。后伪猎,谐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遂平之。帝大悦,征拜外都大官。
(节选自《北史·陆俟传》)
注:①蠕蠕: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②高车莫弗: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莫弗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 践祚:登上、承袭帝王之位 |
B.时考州郡 考:考核 |
C.未期,诸高车莫弗惧俟严急 期:日期 |
D.不如私许吴叔 许:答应 |
A.追讨玉等,皆获之 蚓无爪牙之利 |
B.召俟问其故 吾其还也 |
C.与高凉王那击盖吴于杏城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人 |
D.侯乃率其帐下见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①与西平公安顿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
②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
③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
④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
⑤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
⑥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
A.①④⑤ | B.③④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⑥ |
A.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B.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C.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D.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
A.陆俟自幼聪明有智慧,世袭爵位关内候,跟随太武帝征讨赫连昌,与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取武牢关,赐爵位建邺公,授官冀州刺史。 |
B.陆俟在怀荒镇任上治理严苛,高车族要求更换原来的镇守郎孤,太武答应了他们,召回了陆俟,结果一年后,高车反了。 |
C.陆俟有谋有胆,在与高凉王那攻打盖吴时抓住其二位叔叔后,利用他的叔叔追杀盖吴,在平定安定卢水刘超叛乱时将计就计,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 |
D.陆俟不仅在州郡治理考核中获得好评,而且屡建奇功,在平定了平凉羌族人狄子玉的叛乱之后,被任命为武牢镇大将军。 |
(1)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
(2)怨忿既多,败乱彰矣。
(3)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大发现时代的“生命组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都是基于近代数学的发展。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突出贡献,开启了自然科学的第一个大发现时代。该学派最早证明了勾股定理。地理学的“大发现时代”爆发于短短的40年,却影响了世界数百年的格局。十五、十六世纪之交,以地球说为理论指导,借助于指南针和罗盘的发明,地球上不为文明世界所知的地域和航线不断被发现。地理学大发现所引起的观念革命与它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一样巨大,为近代科学革命开启了批判的理性天窗。
二十世纪被称为基因的世纪,“基因”几乎主宰了上个世纪生命科学的神话。1900年,德佛里斯、科林斯、切马克各自独立重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10-1930年,摩尔根发现基因连锁定律,绘制第一个染色体的基因连锁图,出版了《遗传的物质基础》与《基因论》,建立了完整的基因遗传理论体系。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并指出:碱基特异性配对可能是遗传物质复制的基础,碱基排列顺序可能就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密码。这些革命性猜想是DNA双螺旋模型的精要所在,一经提出,迅即带动了生物科学史上最惊心动魄、人类文明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划时代的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它揭示了万古遗传之谜及其遗传密码,揭示了统一万千生命世界的中心法则,产生了比“创世上帝”更伟大的基因工程。这段历史进程,毫无疑问,是生命科学领域一个典型的大发现时代。
组学的发展引领了20世纪末至今的生命科学大发现。“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密码”,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后又续写了另一空谷绝唱。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建立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测定方法,70年代又建立DNA序列分析方法,并因此两度诺奖折桂。“序列之王”桑格的卓越成就,使读写基因的信息不再是空想。人类两大先锋科技——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通过序列实现历史性会师!1986年第一代基于荧光测序技术的DNA自动测序仪诞生,26年来DNA测序能力呈指数增长,当前的日数据产量已达Gb级,比肩计算机芯片发展的“摩尔定律”。以色谱-质谱为代表的蛋白质大规模测序技术发展之势同样不可小觑,在生物质普技术获得诺贝尔奖的2002年,一个样本可鉴定到的蛋白质尚不过几百种,而现今生物质谱一次运行可鉴定到的蛋白质竟多达数千种。
过去的20年里,DNA测序能力的迅猛增长和测序费用的急剧下降,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的DNA测序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物学研究、甚至临床诊断的常用工具。以诞生不到十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例,目前已完成700多余种疾病和性状研究,新发现了5000余种致病基因和重要性状基因,其产出10倍于此前100年的发现,大发现时代的突出特征由此可见一斑。我国此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建树也是可圈可点。如此辉煌的成就足以证明沃森10年前那句豪情万丈的预言:“未来所有生物学只有以基因组开始才有希望发展!”
(贺福初《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大发现时代”的表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大发现是基于近代数学的发展,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启了自然科学的第一个大发现时代。 |
B.爆发于短短40年的地理学“大发现时代”,借助指南针与罗盘发现了许多不为文明世界所知的地域,开启了航海大发现时代。 |
C.二十世纪是基因大发现时代,1900年的德佛里斯、科林斯、切马克各自独立重现孟德尔遗传定律并建立了完整的基因遗传理论体系。 |
D.从摩尔根发现基因连锁定律到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这一段历史进程,成为二十世纪生命科学领域一个典型的大发现时代。 |
A.十五、十六世纪地理学大发现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与引发的观念革命一样巨大,打开了近代科学批判的理性天窗。 |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碱基特异性配对和碱基排列顺序是DNA双螺旋模型的精要所在,揭示了遗传之谜及遗传密码。 |
C.弗雷德里克·桑格建立的基因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测定方法与DNA序列分析方法,使读写基因的信息成为现实。 |
D.沃森和克里克“碱基的排列顺序携带基因信息密码”的观点,是继其DNA双螺旋结构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
A.在上一世纪,基因研究几乎涵盖了生命科学,科学家们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创造了一个典型的大发现时代。 |
B.第一代基于荧光测序技术的DNA自动测序仪的诞生,使生物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结合。 |
C.随着DNA测序能力的迅猛增长和费用的降低,DNA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成为生物学研究,甚至临床诊断的常用工具。 |
D.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临床诊断与研究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在这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建树也是可圈可点,我们仍需加快步伐。 |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这位读者问:“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做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逾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人,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注:①引自李煜被俘入宋后所做《望江南》一词: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mēng)混 蹒(pán)跚 伴(bàn)侣 食谱(pǔ) |
B.咳嗽(sù) 窗帘(lián) 杂踏(tà) 呵(hē)护 |
C.喧(xuān)哗 孱(chán)弱 沉寂(jì) 运输(shū) |
D.不逾(yú) 暂(zàn)时 眼睫(jié) 丝缎(duàn) |
【小题3】文中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以“寒色”为题,有怎样的深意?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两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
C.文章第6段与第13段中,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
D.本文善用对比。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温馨但是易碎的特点。 |
E.本文笼罩着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也因此充满悲剧色彩。 |
6.材料作文- (共1题)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当我们幸运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著名作家林清玄用富有哲理的语句阐释了他对“心”与“境”的领悟与认识。
十八岁的我们即将走出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请你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围绕“心与境”这一话题,发表见解。要求:主题鲜明,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 (共1题)
时下共享经济大行其道,所以共享单车盛行,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降低了社会治理水准。针对这一现象,北京将施划近600个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区域,共享单车的APP中将标注停车区域点位图。同时,争取试点使用“电子围栏”,如同圈出一个虚拟的停车框,骑车人如果没正常还车,可能会导致无法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内。
①共享单车盛行是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表现而不是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