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580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7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錾银(zàn)    跬步(kuǐ)  囊括四海(náng) 弃甲曳兵(yè)
B.锋镝(dí) 笑靥(yàn)    转轴拨弦(xuán) 间或一轮(jiàn)
C.敕造(shè) 阡陌(qiān) 扪参历井(shēn) 拗他不过(niù)
D.谬种(miù)    骐骥(jì) 氓隶之人(máng)   锲而不舍(qiè)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接受“风云浙商面对面”电视栏目专访,为大家揭开中通快递   背后的真正答案。
②我们必须   地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反对一切破坏安定团结的言论和行动。
③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   
④青浦地区江河纵横,海上贸易自古繁盛。建于唐代作为舟船航行之航标的泖塔,是朱家角日趋繁荣的见证。自上海建县后,朱家角即   ,蔚然兴盛,一跃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贸易集镇。
A.后来居上锲而不舍见贤思齐因势利导
B.青出于蓝锲而不舍择善而从因势利导
C.青出于蓝坚持不懈见贤思齐因利乘便
D.后来居上坚持不懈择善而从因利乘便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4.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小题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颈联处使用俞伯牙与钟子期和“霜钟”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和蜀僧浚是人生的知音,都曾具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D.“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E.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小题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尚志斋说

(元)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立志始终不可者也   谕:表明
B.正鹄者,射者之所也   志:追求、目标
C.患难忧戚,志不为 慑:屈服,改变
D.和而有,严而不离 制:规定
【小题2】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B.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
B.第四段说到圣贤是天纵之才,他们或者初始涉猎一下学问就可以了,至于像黄君之子黄济一类的后学则当立志求学。
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
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2)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分)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评价,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者用夸张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女人行乞时的嘴脸,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
D.女人向太太行乞,却被太太以一角钱无情地赶走,足见世态炎凉,这正是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
E. 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小题2】第一次向别人乞讨的女人,有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
【小题3】第四段画线部分内容去掉可以吗?它在文章里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

5.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季开学不久,某大学让大一新生,选择手写体书信这一古老而温情的方式,为父母呈上“大学里的第一封家书”。校方认为:互联网时代应当传承家书文化,就算微信、QQ等再快捷方便,对父母来说,也抵不过一封孩子亲笔书写的家书,家书所传递的亲情不是现代快捷资讯所能及的;但也有人认为家书是交通不便时代的产物,在信息交流方式高度便捷的今天,还采用这种方式,多少有些“作秀”之嫌。有人将这件事传到网上,又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语言表达(共1题)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①____,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②____。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磷不但人需要,③____。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