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8题)
①礼尚往来确实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国传统美德,但现在总有一些人借此名义拉拢关系,让这种人之常情变了味,使之逐渐成为一种较为隐蔽的行贿手段。
②民法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③在执教方面,里皮并不热衷于故弄玄虚,他的阵容和阵型一样,从来都是套路明晰,只是在贯彻自身战术思路方面,里皮需要物色最理想人选。
④宁波医院帮助救治无望的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已让社会倍感温暖,无独有偶,不久山西也报道了类似的例子,一名护士紧抱手术前紧张的老人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安抚。
⑤写文章讲究行云流水,讲究思路清晰且情感充沛,若是一味为显示才学而编字造词玩弄文法,就难免让读者心生厌恶,不忍卒读。
⑥近日,两会重点讨论了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问题。政协委员厉以宁认为,在经济建设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掉以轻心。
A.①③⑥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⑤⑥ |
①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山东新增设4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无疑将给山东的科研事业带来一个冠冕堂皇的未来。
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似乎忘记了节俭的美好传统,餐桌上的残羹冷炙从没有人带走。
④国际上也有礼尚往来的习俗,各国政要之间的互访、民间组织的交流,都是这一习俗的表现。
⑤现在有些药品广告故弄玄虚,夸大产品功能,捏造试验数据,其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⑥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④⑤⑥ |
A.自诩(xǔ) 狩猎(shòu) 剔除(tī) 揣度(duó) |
B.国粹(suì) 栖息(qī) 着数(zhāo) 囊括(náng) |
C.孱头(càn) 蹩进(bié) 雏形(zhōu) 残羹冷炙(zhì) |
D.广袤(mào) 楔形(qiè) 作弊(bì) 赋予(yǔ) |
①_______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
②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______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③字母________凭空产生的,________经过了两千年的孕育发展后诞生的。
A.鉴于 囊括 不是/而是 |
B.鉴于 包括 不是/而是 |
C.由于 包括 不仅是/而且是 |
D.由于 囊括 不仅是/而且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
A.不同文化对冬至的解读不尽相同,通常都与假期、节日和宗教仪式有关,但无论如何解读,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将越来越长。 |
B.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
C.相对于有分辨能力的成人而言,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做好示范,更为至关重要。 |
D.树立崇高理想,强化廉洁意识,倡导清正观念,不放纵欲望,不贪图享受,不沉迷逸乐,拒腐防变就会不断提升。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①③②⑤④ | B.④⑤③②① |
C.④①⑤③② | D.①⑤④③② |
A.徐明是一名中学生,在一次宴会上叔叔向他敬酒,他拒绝道:“谢谢叔叔抬爱,只是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
B.陆华去某公司面试,他对面试官说:“贵公司发展潜力很大,文化氛围也很浓郁,我非常希望能加入这个团队。” |
C.公开课后,评课时一位老师对另一位老师说:“我说的只是自己的看法罢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D.小王到乔迁新居的同事家里做客,他送给同事一幅画,并对同事说:“你的新居挂上这幅画,就能蓬荜生辉。”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①横管,一声吹裂②。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③。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元献公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此处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③化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以玉斧修月的典故。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 |
B.“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真切可感。 |
C.“最怜玉斧修时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通,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冷际遇的深切同情。 |
D.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
【小题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孙永,字曼叔,世为赵人,徙长社。年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荫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群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阳英隽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复试。冲卒,丧除,复列为孙,换试衔,擢进士第,调襄城尉、宜城令,至太常博士。御史中丞贾黯荐为御史,以母老不就。韩琦读其诗,叹誉之,引为诸王府侍读。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会新筑刘家堡失利,众请戮偏裨以塞责。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阁待制、知和州。
时仓法峻密,庾吏受百钱,则黥为卒,府史亦如之。神宗问:“此法既下,吏尚为奸乎?”对曰:“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史,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议复肉刑,事下永。永奏曰:“刻人肌肤,深害仁政,汉文帝所不忍,陛下忍之乎?”神宗曰:“事固未决,待卿始定耳。”不果行。
入判将作,进端明殿学士。病不能朝,神宗遣上医调视,六命近侍问安否,至虚枢密位以待。辞去益力,提举崇福宫。逾年,起知陈州,徙颍昌。永裕起陵,许、汝当运粟数十万斛于陵下,调民牛数万,永请而免。
元祐元年,迁吏部,又属疾,改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赠银青光禄大夫,赙金帛二千,谥曰康简。
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范纯仁、苏颂皆称之为国器。
(选自《宋史·孙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
B.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
C.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
D.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
A.“擢进士第”意为考中进士,其中的“擢”有提拔、选拔之意,往往指提升官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陟”“拜”“除”等词。 |
B.“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与裨将,是古代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
C.“降天章阁待制”中的“待制”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除日常轮值外,还要随时随地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地位在龙图阁待制之下。类似的职位还有学士、直学士、直天章阁等。 |
D.“则黥为卒”中的“黥”是古代的一种刑法,又称“墨刑”。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适用于较轻的罪犯。 |
A.孙永因为父亲很早去世,所以被列入儿子辈中,等到祖父孙冲去世,服丧完毕,又重新被列为孙辈,更换了考试名衔,才考中进士。 |
B.孙永被加任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他反对王韶提出的攻取熙河的计策,后来因为新修的刘家堡失守,他替偏将进行了辩驳,而被降为天章阁待制、知和州。 |
C.孙永不赞同黥面等肉刑,他认为刻坏人的肌肤,只会对仁政有很深的损害,汉文帝在位时都不忍心这样做,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
D.孙永对朝政大事常持论公平,颇受神宗看重。他病重不能上朝,神宗派遣最高明的医生前去调治,又六次命身边侍从去问安,并到枢密院虚席等待。范纯仁和苏颂都称赞他有治国之才。 |
(1)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
(2)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史,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
4.现代文阅读- (共5题)
材料一:
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这种升温一方面在于在线教育类产品是面向家长市场,但体验者却是孩子的这样的一种用户错位的产品,因此它需要准确切中家长的心理需求。当前,中产阶层家庭队伍逐步壮大,对子女教育投入见涨,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下血本。而中产阶层对于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往往会压在下一代身上,导致在线教育市场尤其是基础教育需求也逐步庞大。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处于基础教育的人口接近1.8亿,预计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指出,相较于传统线下教育,在线教育在这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提升了学习效率。在线教育还可以跨越由地域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问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之前被紧紧封锁在学校围墙之内的知识信息,正在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出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一对一直播、一对多直播及录播相结合等多种在线教育形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尤其是近几年盛行的在线教育直播课程,更是受到不同群体的欢迎。在线教育直播课程不再是老师们自说自话的单方面授课形式,而是有了交流、分享的过程,这无疑提高了学习效果。
“同时,在线教育机构在运营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房租等成本,使得在线教育体现出价格优势。”熊丙奇认为。
——搜狐网2017年08月18日
材料二:
近段时间,“小猿搜题”涉不雅内容,指控“作业帮”蓄意抹黑陷害,两大在线教育平台激烈开打,再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这个已经被业内冷落许久的行业,隐藏在其背后的乱象及问题也浮出水面。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程方平认为,健全行业自律不失为一剂良方。“我国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内部的权威认证机构。”它们的主要责任是,对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学成果进行追踪认定,不管是颁发的相关证书,还是作出的效果评价,都是真实而有效的。“该认证机构作为第三方,与在线教育机构和学员之间都不存在利益瓜葛,作出的评判可信度较高,但若该认证机构有失公允,则要负一定责任。”程方平解释说。
对于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姚建龙认为可以借鉴,他建议我国建立完善有序的行业规则,帮助行业内部自查自纠,提高行业积极性。储朝晖指出,建立公正客观的行业标准,就要明确奖惩规则,对有良知的在线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对粗制滥造、剽窃盗版甚至冒用他人名声宣传的,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采取零容忍态度。
“除此之外,我国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不高,也成为制约在线教育发展的因素。”储朝晖建议,应当把握“内容为本”的原则,优秀教师和优秀内容才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保证,才会有市场。
熊丙奇认为,在线教育行业知识库体系庞大,专业多且层次深,因此行业内部需要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鼓励行业协会创建一套丰富的知识库体系,丰富在线课程的种类及内容,让整个行业受益。
——新华网2017年08月15日
材料三:
如果要从源头抓起,准入资质是第一道环节。程方平认为:“教育服务与其他社会服务类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线教育机构还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教育机构不能以纯商业模式运作,工商注册管理和教育部门的双重认定方能取得办学资格,不仅不能放松,还需要严管才行。”
姚建龙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出台在线教育培训法,在立法上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共同治理。完善在线教育的资质审核,规范相关手续流程,加强对在线教育机构的审查,不仅要依法依规有序发展,还应将其子公司、分公司、加盟店等纳入审查范围,争取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程方平也建议,应当在立法上明确在线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都要经过互联网和教育方面的培训,获得相关资质证书才能进行授课。
“大力发展在线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要求,因此立法上对此也应该加以鼓励,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性政策。”姚建龙建议,应当将《教育法》第六十六条加以细化,增强我国的网络环境建设,打造更有利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环境,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在线教育的投入,对发展优良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设一批质量优、口碑好的在线教育品牌。
——新华网2017年08月1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升温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及中产阶层队伍对知识、阶层与未来的焦虑密切相关。 |
B.在线教育依托越来越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广泛地传播知识信息,有利于扩大教育影响面,促进社会进步。 |
C.与传统线下教育相比,在线教育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学习效率、改变由地域等方面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
D.在线教育直播课程作为近年盛行的一种在线教育形式,将用户纳入交流分享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
A.材料一从外部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在线教育自身的优势两个角度,探讨了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 |
B.材料二和材料三具体分析了在线教育市场的乱象,并从行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
C.依法依规对在线教育的规范管理,主要体现在机构资质审核和教师资格认证,以及鼓励性政策等方面。 |
D.多种在线教育形式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重点是形式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兼顾课程种类及内容。 |
E.发展在线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政府不仅要打造有利的环境,还要建设一批良好的品牌。 |
受得委屈,可养格局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人生在世,确然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一定程度上,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100多年前,曾国藩求学衡阳,同舍一名杨姓同窗,家中有权有势,读书时就对他百般刁难。曾中举后,他更是大发雷霆,责难曾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当大家纷纷为曾不平时,曾却劝解众人,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可以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作家史铁生曾言:“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铸就彼岸的殿堂。世界有多大,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人民日报》(______)年06月01日 04 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中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了年轻人辞职的主要理由。 |
B.通过现实的放大镜,我们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是因为受了点小委屈。 |
C.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想躲避委屈,将无处可逃;受不得委屈,那么就很难有“诗和远方”。 |
D.生命的炫彩不能没有委屈的纠缠,好比文学写作中作家一生不能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 |
A.普通人是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的,但他们却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 |
B.因为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精彩。 |
C.作者对挫折的态度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
D.曾国藩求学衡阳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
A.文章以流行语开篇,描写了新时期下年轻一代对委屈的现状。 |
B.文章描写了年轻人“委屈”后,具体用例子进行了解释。 |
C.文章以年轻人的委屈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人的进取。 |
D.大量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年轻人的借口。 |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①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②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新文化很快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③玩物丧志。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比呢?
④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如针芒在背。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
⑤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⑥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而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⑦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小题1】下列对作者的观点阐述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 |
B.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做斗争。 |
C.应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
D.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 |
【小题3】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游 子 吟
侯发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开车上路了。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古诗呢?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妈,晚上也吃面条啊?”婆婆迟疑了一下,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韦伟接上话茬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他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他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第二天咋去上学呢?他就这一条裤子。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叹了口气说:“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吃了饭,他就上床睡了。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当时,他咧开嘴巴笑了。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讲到这里,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眼角潮潮的。他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的一声哭起来。伤心又委屈。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乖乖,别哭!”
原来,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韦伟给母亲解释:“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韦伟叹了口气。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
B.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
C.小说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韦伟被故事感动而儿子却睡着了,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极深,用说教的方式是难以填平的。 |
D.小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多而剧烈,语言平实但意蕴颇深,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出了作品主题。 |
【小题3】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小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人比喻成苇草?
【小题2】为什么说“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小题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小题4】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就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写一段赏析文字。
5.情景默写- (共1题)
(1)《登高》中杜甫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的比喻句表现了宋武帝刘裕率军北伐的英雄气概。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感叹江山美丽、英雄豪杰众多的句子是“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2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成就并非来自于他们所学的专业,而常常是他们专业之外的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了一代文学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并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可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他被宁浩相中,《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表明你对“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的态度和看法,并阐述由此引发的更多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 (共5题)
生命是美丽的,真正的美丽!生命有时并不完美,正如我们有眼可以洞察世界,但难免面对污秽与悲惋;_________;________;有鼻能闻到花香的清馨,但也难免有浊气涌入……我们尝过甘露,也曾饱受苦果的折磨,但我们无法不去赞美生命的美丽。
既然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把物质的生命延续到理想的长度,那么,_________,使这有限的生命历程更有意义。人的一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朴素的真理。的确,__________,那也就很不容易了。很多人常常哀叹人生苦短,却不知道人生的长短并不是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8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5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2道)
语言表达:(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