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 。 , 。 , 。 , 但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形成了自己出难题又自己补漏洞的尴尬局面。补来补去,痛快淋漓的主题都被消磨掉了。
①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②而例外一多,所谓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险了
③年代那么长,文人那么多,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
④如果能对例外作一一的解释,当然不错
⑤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
⑥但也时时遇到麻烦
A.①③②④⑤⑥ |
B.①⑥③②④⑤ |
C.⑤③②④①⑥ |
D.⑤①⑥③②④ |
中国的哲学不需要宗教作为载体,它直接 超道德的价值,与科学的发展并不相悖。它存在于 之中、行动坐卧之间,它是中国人自己的“桃花源”。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 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A.关照 箪食瓢浆 体验 |
B.观照 箪食瓢浆 体会 |
C.观照 箪食瓢饮 体验 |
D.关照 箪食瓢饮 体会 |
甲:怀才不遇型 乙:田园隐逸型 丙:羁旅漂泊型
①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②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③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⑤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A.甲:①④ 乙:③⑥ 丙:②⑤ |
B.甲:④⑤ 乙:①③ 丙:②⑥ |
C.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
D.甲:⑤⑥ 乙:①② 丙:③④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燕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8)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诗歌鉴赏- (共1题)
西江月①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②。
注:①此词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②北望:此时苏轼之弟苏辙正在北方做官,因此说“北望”。
【小题1】这首词哪一个字最能突出作者此时的心境?试加以分析A.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
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去职 丁:遭遇 |
B.昂致书以喻之 喻:晓谕 |
C.高祖宥之不问也 问:询问 |
D.六年,征为吏部尚书 征:征召 |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自己的手下。 |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
(1)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小题4】概括文中袁昂的性格特点。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明代花鸟画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浇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小题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
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
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
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
斗 草
凌鼎年
据地方志记载:斗草之风,娄城历来盛行,乃端午期间的一项民间活动。古庙镇有一孩儿王出身的阿埭,自小偏好斗草。他出马斗草,不说百战百胜,至少十斗九赢。
阿埭弱冠之年后,依然放不下他的斗草,每年五月五日,他总要在古庙镇外的娄江边与人斗草,有如设擂,谓之过过斗草瘾。阿埭言明:输者得为之扬名,赢者可罚他做事一桩。那日,娄城不少女眷也难得到娄江边来郊游踏青。其中有一叫冉云的姑娘见阿埭在玩斗百草之戏,来了兴致,说也来凑趣一斗。阿埭见来一城里姑娘,自然半点不把她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如此娇弱的姑娘与他身经百战的阿埭斗草,非让她连斗连败不可。
谁知冉云姑娘一点不示弱,竟然拔来了一根又粗又老的草茎,那架势,志在必得。踏青之游人见一姑娘家与斗草王阿埭交战,呼啦一下围上了不少人,大家对冉云姑娘手中的草茎啧啧赞之,简直堪称草茎王,也不知她是如何采到的。
阿埭瞄一眼冉云姑娘手中的那根特大号草茎,不以为然地一笑,他故意挑了根又细又短的草茎,仿佛拳击比赛中的重量级与轻量级,完全不成比例。
比赛可说是速战速决,开始阿埭摆出一副我自岿然不动,接受任何挑战的样子。两人的草茎成十字相交状,冉云用劲拉了几次都无法拉断阿埭的草茎。如此三次后,阿埭似乎已很有绅士风度了,他开始反击,只见他以极快的速度用劲一拉,冉云手中那又粗又老的草茎竟然像放在刀刃上似地,齐刷刷地断了。
阿埭的车前草茎都采自穿山,穿山以石为主,车前草要能在穿山生长,非有坚韧的生命力不可,特别是那些生长在峭壁上的,经风经雨,且得天地之精华,怎能与娄江边肥沃土地上生长的车前草相比呢,一个富贵相,一个贫苦样,但谁能吃苦,谁能耐劳,还用说吗?“不服!”冉云姑娘说。“不服?”阿埭一愣。好,不服再斗。“手斗我输了,你敢不敢口斗。”冉云咄咄逼人。
口斗就是各自报出各种花草的名目,类似对对子。口斗,阿埭曾与小伙伴们也斗过,但他自知是弱项,可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那岂不太失面子了,斗就斗,不信这城里姑娘就识得那么多野花野草。
“红梅。”
“青萍。”阿埭张口便来。
“美人蕉。”
阿埭想了想说:“君子兰。”
“车前子。”
“马后炮。”阿埭脱口而出。
人们哄堂大笑。阿埭窘得无地自容。冉云心软,说了个常见的“春风桃李。”阿埭稍动了动脑筋,就答了个“秋雨芭蕉”。冉云见阿埭缓过神来了,抛出一绝的“相思子”。阿埭愣住了。嘴里“相思子相思子”地念着,就是对不出。“回去慢慢想吧,想到了再告诉我”。冉云一笑,飘然而去。
阿埭变了个人似的,一门心思想早点对出相思子,他把他知道的花花草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地过滤着,筛选着。有天,他在主庙镇一户人家的后院见到一合欢树,他突然省悟:合欢树,对,一定是合欢树。相思子对合欢树,有意思。我要去告诉冉云,我阿埭对出来了,不,还要问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阿埭有些想入非非了。
阿埭想得满好,静静小心苦读一年书,明年端午正式摆擂斗草,引冉云再来复斗,非赢她不可。
第二年端午,阿埭早早来到了娄江边,呼吸着早春的气息,踏着浅浅的青草,他自信:手斗他阿埭可号称打遍娄城无敌手。口斗,经一年闭门苦读,他如今也不怯场。他多么希望冉云姑娘再来与他斗一斗草,可冉云姑娘没有出现。
第三年,冉云姑娘还是没有出现。
以后,每年的端午,阿埭总不由自主地来到娄江边,他也说不清这无望的等待怎么会有如此的诱惑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据史书记载,娄城历来盛行斗草之风,是端午期间的一项民间活动,可惜现在已难觅其踪,作者稍稍流露出一种文化缺失的遗憾之情。 |
B.见阿埭被自己“捉弄”,冉云心软了,可不一会儿又她出一绝的“相思子”。这一情节准确、细腻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冉云微妙的心理变化。 |
C.小说以“斗草”为线索展开情节,一咏三叹,将一对少男少女的斗草之乐缓缓展开成一出爱情戏,而且是一出略带悲剧色彩的爱情戏。 |
D.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又文白相间,带有娄城方言色彩,读起来有一种山村之风,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小说风格婉约含蓄,善于体察细微人性。 |
【小题3】文章以“斗草”为题,但斗的又似乎不尽然是“草”,请简要分析。
6.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