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毛笔之妙,固不待言,我们中国的字画之所以能在世界上 , 赖有毛笔为工具。不过毛笔实在不方便,用完了要洗,笔洗是不可少的,至少要有笔套,笔架、笔筒也是少不了的,而且毛笔用不了多久必败,要换新的。僧怀素号称草圣,他用过的笔 ,埋在地下,人称笔冢,那是( )。 欧阳修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之学书,那又是( )。自从科举废,毛笔之普遍的重要性一落千丈,益以连年丧乱,士大夫 被较简便的自来水笔、铅笔,以至于较近的球端笔(即俗谓原子笔)、毡头笔(即俗谓签字笔)乃代之而兴。制毛笔的技术也因之衰落。近来我曾搜购“七紫三羊”,不知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只要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无复 之妙。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么的豪奢 多么的困苦 |
B.何等的大气 何等的寒碜 |
C.多么的大气 多么的寒碜 |
D.何等的豪奢 何等的困苦 |
A.独树一帜 比比皆是 流离失所 刚柔相济 |
B.标新立异 堆积如山 流离失所 以柔克刚 |
C.独树一帜 堆积如山 流离颠沛 刚柔相济 |
D.标新立异 比比皆是 流离颠沛 以柔克刚 |
A.不知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因为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休。 |
B.不知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但是以紫毫为心,秀山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 |
C.无论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却是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 |
D.无论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都是以紫毫为心,秀山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 |
2.诗歌鉴赏- (共1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③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豖。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④何曾专美。
注:①淝上:淝上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③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④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的诗篇。【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
B.“结阵当蛇豖”,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百万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 |
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
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子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周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节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
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
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股学上致仕/ |
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复核决定名次。 |
B.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
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
A.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 |
B.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 |
C.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
D.黄师雍坚守原则,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希望他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没有答应,始终没有屈服。 |
(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房屋是房屋,园林是园林。没有园林的只能算是房屋,没有房屋的只能够是荒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故此,较小型的房屋附设庭院,大型的园林附设房屋。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都会向挂在墙上的水墨山川投以向往的一瞥。这种寄托看似无足轻重,却被视为知识分子达到“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
在条件未成熟时,“寄托”会投射在住屋的方丈庭院里,明、清两代就有不少名士对处理小庭院(小至天井)的心得大作文章;一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者,例必大造园林。无论建造房屋的目的如何,园林的要求都大致相同,就是在现实的目的之外,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
君子慎其独也。“独”是在非公开的场合,往往就是自己在家的时候。于是大家的“家”就带着培养“君子”的严谨和克制的气氛。长期居住在行必有据的礼仪之所得君子,身心未必可以平衡,幸而有园林。儒家思想落实在严谨规整的合院式建筑布局里,老庄强调的生命则弥漫在园林中。
中国历史绵延漫长,园林之嬗变,皆有迹可寻。传说中黄帝有个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前27世纪)(《穆天子传》),很明显,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囿,园有垣也。一日禽兽有囿。圃,种菜曰圃。园,所以种果也。苑,所以养禽兽也。信史(有文字记载)开始,整个商代值得一记得可不是园林,而是纣王的“肉林”和“酒也”。所以一般园林故事大都从英明有为的周文王开始(前12世纪),他营造的灵囿是人类第一个可以开放给百姓捉雉猎兔的野生公园。与民同乐的时间很短暂,四分五裂的春秋时代,各国都忙于兴建高台,高观重楼,望敌方,望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大于游玩欣赏。
魏晋南北朝,战争和佛道思想一起兴盛,南朝烟雨楼台中,寺寺园林。“登山临下,幽然深远——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谡谡如劲松下风”。写崇山峻岭,却是形容人的风采,园林景致开始与内在品格相应。这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种与世无争的况味便成为了私家园林的新意象。
魏晋的隐逸田园之所以能避过盛唐富贵的色彩,主要归功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这位开山水画南宗的天才诗人,将诗情画意一并写入自己的园林辋川别业里。古代圈地成园那种“且占它一片好江山”的大手笔,到这个时候终于完全洗脱“游牧的记忆”,上升至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古代建筑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后世所谓的园林艺术(并非自然艺术),亦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
元、明两代,文人画走到巅峰,上接王维,中国园林已被诗书画熏陶了超过一千年。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每被视为造园的蓝图。崇山峻岭与人的内在品格相应,宋、明著名画家笔下的苍雄山势和一草一木,都成为园林里假山花石造型的蓝本。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园林故事,中国园林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于源远流长,而是在于文人与园林结下的不解之缘。凿石引泉,编竹为篱,画家、诗人、思想家、政府高官以至帝王都介入工匠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
“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
(摘自赵广超《中国园林的文人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房屋附设庭院,园林附设房屋,房屋与园林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建筑。 |
B.明清不少名士在条件成熟时,例必大造园林,是想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想要达到身心的平衡。 |
C.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黄帝有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纣王有“肉林”和“酒池”,周文王有灵囿。春秋时代,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 |
D.魏晋南北朝是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们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启了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 |
A.文章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入手,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园林与文人的关系。 |
B.文章通过文人对水墨山川的向往,阐明了文人对儒道两家不同思想指向、人格指向的追求。 |
C.文中引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例子,意在证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景致开始与文人的内在品格相应。 |
D.文章最后一段以“‘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收束全文,其中的“一番见识”暗指本文所说的涵养千年的“文人气”。 |
A.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是指既要有严谨克制,行必有据的君子之规,又要有寄情山水,身心平衡的生命之态。 |
B.纵观中国园林之嬗变,园林的文人气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熏染的过程,直到唐朝的王维将园林上升为“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的园林艺术才算真正开始。 |
C.中国园林在长达一千年的诗书画的熏陶中,至元、明两代达到巅峰,当时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成园林造型的蓝本。 |
D.文章阐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与园林的不解之缘,点明文人介入园林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 |
三月惊蛰春始开
雨辰
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干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满上石灰水等等。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你可要当心哪!”
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了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侯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向来靠天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普遍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犁田的机器轰鸣声、锄地的人声、高处的广播声,已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片又一片,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话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的防寒措施。如能将这些环节真正把握好,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一年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惊蛰时节,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10日15版)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作者借“第一声闪雷”宣告了惊蛰的到来,引出下文对这一时节的描述。 |
B.文中第五自然段,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蛰到来时,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悠然,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
C.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多处引用农谚,意在说明“惊蛰”这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D.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
【小题3】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
材料一:
本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表示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尤其是欧盟一些国家不仅提出“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而且也上升到具体的法律层面,同时还采取一些“限行”措施。中国则是更为主动、更积极、更为系统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相对比较健全,更为系统。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同时补贴新能源车辆生产成本差价,在购置税上减免,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上予以补贴,还有设置了新能源车辆专门的车牌,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这样多的支持政策,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在众多正面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一年一个大台阶。2016年50万辆、2017年80万辆、2018年超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之际,中国政府又在开始研究新的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发布的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就是具体的体现。
具备以上特点的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
(摘编自2018年12月《财经网》)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全球所占市场份额预测:
年份 项目 | 2010年产量(万辆) | 2015年 | 2020年预测 | ||
产量(万辆) | 与2010年相比 | 产量(万辆) | 与2010年相比 | ||
混合动力(HV) | 97.2 | 350.5 | 3.6倍 | 735 | 7.6倍 |
电动车(EV) | 1.3 | 53 | 40.8倍 | 170.5 | 131.2倍 |
燃料电池(FCV) | 少量 | 0.1 | —— | 0.8 | 8倍 |
新能源汽车合计 | 98.5 | 403.6 | 4.1倍 | 906.3 | 9.2倍 |
汽车总产量 | 6882 | 9232 | 1.3倍 | 10600 | 1.5倍 |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 | 1.4 | 4.4 | 3 | 8.6 | 7.2 |
材料三:
目前,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依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障碍,市场对长续航和配套基建的需求非常明显。在续航里程上,2017年主流工况续航300km,2018年上半年多数车企已到达400km,有的甚至突破到了500km。然而电动汽车在不同的速度下,续航有所不同,速度越高,续航越低;根据日前威马公布的各型号工况续航,得出的电动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有效续航为30%-80%电量行驶距离,如此一来,有效的长续航仍然是未来急需突破的方向。在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有效运营的加氢站只有14座,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将日益凸显。
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原因,其故障率高于传统汽车。而且像电池这样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现自燃或破损,很难修复,只能更换,电池置换价格又非常高,便宜的也超过万元,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的造价是电动汽车成本的30%以上,甚至达到一半。
(摘编自2018年10月《搜狐网》)
材料四随着智能家居、智能购物、智能楼宇、智能机器、智能医疗等贴近人们的生活,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具备“四化”特征便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有专家预计:到2028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后将占7.2%,90后占41.8%,80后占35.4%;由于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所谓是无网络不生活,而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和对移动终端的需求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汽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高速发展。
(摘编自2019年01月《中国期刊网》)
【小题1】上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2020年,专家预计全球汽车总产最将超过一亿辆,这中间新能源汽车的贡献非常大,已在取代传统汽车。 |
B.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三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其中电动车增长率最高。 |
C.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的汽车所占比重最大。 |
D.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预计会达到8.6%,结合四则材料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要想“领跑世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
A.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的表示,要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中国更是不甘落后,制定了相对比较健全的发展政策,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
B.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制约其推广的障碍是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 |
C.智能网联,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对移动終端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有了这些优势新能源汽车就能迎来高速发展。 |
D.三则文字材料分别从“当下世界和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举措”,“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以及“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不向官职比自己高的人学习,原因是“____________”巫医乐师工匠们相互学习,导致上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足不出户,约车、购物、叫外卖,都只需动动手指就轻松搞定;外出,有智能精准的导航,简洁方便的智能翻译;生病了,有准确高效的智能医生。可以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人工智能已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另一方面,2017年5月,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天才少年柯洁;8月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人,就写了篇新闻稿,用时25秒;2018年,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虚拟歌手洛天依网络爆红;2019年,京东、顺丰同时宣布:无人机快递时代即将到来,200万快递员将全面失业。计算机学博士李开复说,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合理推测,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 -50 %岗位的技术能力。也就是说,未来很多人可能变成无用之人。
对于人工智能,一些人表示欢迎,并期望人工智能能够在更多领域造福人类;另一些人则担心人工智能最终会抢了自己的饭碗……对此,你有何看法?人工智能将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7.语言表达- (共2题)
尊敬的刘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文学社社长,我们想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书中收录了文学社全体社员的大作,这将成为我们青春的纪念,敬请拜读,并请您为我们题写序言。你是德高望重有一些经验的教育大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们倍感荣章,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阳光文学社XXX
2019年3月5日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