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习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9421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0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吾师道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而不勤问 而耻学于师
B.古人以问为美德 以为轮
C.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其贤不及孔子
D.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3】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3)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3.语言表达(共3题)

4.
下列诗句是赞扬老师的,请依照其形式填写小诗。
一支粉笔  三尺讲台
画出了知识王国的迷津 ________________
一块黑板 一根教鞭
记下了老师辛勤的耕耘 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你为那些“恐慌”的老师提几条建议(至少两条)。
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某学校举行了30年教龄教师座谈会。会上,几位女教师谈起当初“头上扎着小辫子,看上去像学生的小姐姐”时就走上了讲台,现在回头一看,居然在教坛上执教鞭30年了。在感叹时间如同白驹过隙的同时,老师们也谈起,如今的大学教师实在不好当。上课的时候,面对着坐在下面的年轻学生时不时地追问,她们也常常觉得底气不足。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方面,如今的“80后”“90后”学生往往走在了老师的前面。由此,一向对“传道”“受业”“解惑”这三大使命颇为自信的老师们有点“恐慌”起来。诸如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职业生存方式恐慌、角色恐慌乃至于对教师事业发展空间的未知情绪在一部分老师中渐渐地弥漫着。
6.
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⑴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
答:  
    
⑵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
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